「路老師」專案成效遭質疑 民團:交部先改善道路、汽車工程

「路老師」專案成效不彰,今年一至五月高齡者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不減反增。示意圖,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一至五月高齡者道安死亡人數不減反增,交通部強調要啓動路老師專案,加強交安宣導,不過行人路權團體認爲,路老師專案執行多年,成效並不佳,交通部應優先改善道路及汽車工程,才能降低高齡者交通事故死亡的發生。

考量高齡者交通事故的死亡風險爲各年齡層之最,發生事故的傷害程度也較高,交通部自二○一一年開始推動路老師計劃,教導高齡者如何判別交通事故風險及正確的用路知識,目前全臺共有二○一七位合格的路老師。

不過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表示,路老師專案推動已久,但成效不佳,交通部應針對道路工程及汽車工程進行改革,畢竟道路設計不佳,對於用路人的保護性很低,容易發生事故,汽車工程部分,以隔熱紙納管爲例,目前僅針對新車納管,舊車並未設置落日條款。

陳愷寧指出,聯盟針對臺灣駕駛訓練、考試、高齡回訊等不足之處,都有向交通部提改善建議,但都沒有大幅度的改善。反觀北市府在事件過後,就有針對高齡回訓進行專案研究,但交通部僅下修高齡回訓年齡,卻依然濫發駕照。他強調,若要減少高齡者交通事故死亡數,就應進行全面回訓制度,並進行道路及汽車公車改革。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則認爲,建議路老師要透過社區找到目標對象,像是不適合開車或騎車的高齡者,或是無照民衆進行宣導,因應配套措施是實施交通管理社區化,由社區、裡鄰蒐集資料,並提供目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