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空越酸、房市越穩!專家指「謾罵是3指標」:人不會關注放棄的東西

房市、預售屋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越痛恨房價、越罵建商的人,越是心中仍對買房懷有渴望」,人不會對自己已放棄的東西產生持續性情緒波動。在心理學,屬於關注偏誤(Attentional Bias)與投射性怨懟(Projective Hostility)的組合。

說白話:真正內心已放棄「買房」這件事的人,會選擇忽略房市資訊、不關注新聞、不討論不抱怨,專注在其他比如吃喝玩樂等等有趣的事上;持續咒罵房價與建商,高喊打倒房蟲吊死地主的人,往往仍處於「想買卻買不到」「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心態階段。

這不是對房市失望,而是對自己的無能焦慮。真正不想買房的人,是不會浪費時間在留言區、社團、直播下方罵房價的。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所以你看到那些日以繼夜寫長文、噴酸液、吶喊「建商是社會毒瘤」的人,他們不是房市的對立面,而是被拒於門外的潛在買家,是與親戚朋友茶餘飯後聊到買房話題一臉尷尬的社交邊緣者。

「憤怒的聲音」其實是房市的活躍指標,羣衆仍願意罵,代表三件事:

舉例來說:娛樂圈中,當一個藝人的臉書、PTT、X/Twitter都沒人罵了,也沒人讚了,搜不到新聞了——這就是「沉沒期」,代表這個藝人的演藝生涯結束。

房地產亦然:當魯空靜默、房市粉專沒流量、房市網紅改談美股或美債,甚至新聞媒體也懶得寫預售案,那纔是真正的「斷氣信號」。

你現在若還聽得到仇房聲音,表示房市還沒死,甚至可以說:仇房聲量越大,代表「信仰與希望」尚未完全崩解,市場仍有情緒槓桿存在。

◎本文內容已獲 老黃房市筆記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