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幻小說《三體》10年風靡全球 作者親揭爆紅之秘
中國當代科幻作家劉慈欣16日在大陸《人民日報》撰文回顧《三體》海外傳播10年路指出,大時代推動是成功的最深層原因。(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圖爲《三體》籤售會現場劉慈欣爲書迷小朋友簽名。(中新社)
劉慈欣回顧《三體》海外傳播10年路大時代推動成功最深層原因。(新華社資料照)
中國當代科幻作家劉慈欣16日在大陸《人民日報》撰文回顧《三體》海外傳播10年路指出,大時代推動是成功的最深層原因。
劉慈欣指出,《三體》在海外產生影響力,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密切相關,正是這樣偉大的進程,讓中國成爲充滿未來感的國家,也讓中國的科幻小說在世界上受到關注。
文章表示,《三體》在海外的成功是許多複雜因素,但可能與科幻文學所具有的兩個重要的特點有關。
首先,科幻文學本身就是世界性的文學,在科幻小說中,人類是作爲一個整體出現的,國家和種族的區別並不重要,他們共同的身分就是地球人類。同時,科幻小說中所描述的危機和挑戰,也將是人類所共同面對的,它所描繪的美好未來,也是全人類共同憧憬的。所以,科幻文學是最能夠跨越文化和種族,引起全人類共鳴的文學體裁。具體到《三體》,它所描述的人類與外星文明接觸的題材,正是全人類所面對的一個問題,與通常的印象相反,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外星文明是人類所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它可能永遠不會出現,也可能在明天就降臨,而後者一旦發生,將徹底顛覆人類所面對的現實和命運。人類與外星文明的接觸是科幻文學最重要的題材,但多年以來,以美國科幻爲主的世界科幻文學中的外星科幻,其中人類與外星文明的接觸大多發生在遙遠的未來,接觸的場景也大多在遙遠的太空,而與現實較近的外星科幻,如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等,也只是侷限於有限的場景和領域中。像《三體》這樣全景式描繪在緊接現實的未來中發生的外星文明降臨的科幻小說,近年來還是比較少見的,在讀者中引起廣泛興趣也是可以理解的。
科幻文學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特點。科幻小說要產生大的影響力,除了作品本身的內容外,還因爲它們來自高速發展的先進國家,這點與現實主義文學有很大的不同。
科幻文學誕生在19世紀初如日中天的英國,20世紀初科幻的中心又轉移到高速發展的美國。今天,《三體》在海外產生影響力,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密切相關,正是這樣一個偉大的進程,讓中國成爲充滿未來感的國家,也讓中國的科幻小說在世界上受到關注。大時代的推動應該是《三體》取得成功最深層的原因。
劉慈欣認爲,除了上述因素,還有一點需要考慮:新世紀以來,世界科幻文學發生深刻的變化,科幻小說由年輕的文學體裁漸漸走向成熟,同時也在失去青春的活力。那種仰望星空、開拓新世界的激情在冷卻,科幻小說的視野漸漸由星空收回,轉向人類自身,更多地關注現實的問題,如種族歧視、性別衝突、環境問題、生物科技對人的異化等,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也就此結束。
文章稱,這種趨勢在中國科幻中也有呈現,並且獲得一個名稱:科幻現實主義。但從讀者方面,在美國,近年來暢銷的科幻小說仍然是黃金時代模式的作品,如安迪·威爾的《火星救援》《挽救計劃》、詹姆斯·寇裡的《蒼穹浩瀚》系列等。這表明科幻黃金時代的綱領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號召力。而《三體》正是在這樣的綱領下創作的科幻小說,它在讓廣大科幻讀者懷舊的同時,也帶來新的想像世界,這應該是《三體》在海外讀者中產生影響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