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埃及藝術家馮孝英 《呼喚CALLING》美展在國美館登場!
▲藝術家馮孝英2025全新創作《呼喚CALLING》於國美館展出 。(圖/記者白珈陽攝)
記者白珈陽/臺中報導
2025八方藝術節系列展,長年旅居埃及、具有跨文化生命經驗的藝術家馮孝英,帶來2025全新創作《呼喚CALLING》,即日起至17日於國美館多媒體講堂外走廊展出。作品以埃及圖騰、信仰象徵及靈性追尋爲核心,融合女性視角與遷徙記憶,呈現出深具文化厚度與內在共鳴的畫境。
八方藝術節總策展人賴慕芬表示,馮孝英1980年代與埃及籍丈夫成婚,長期旅居中東地區,成爲當地的新住民。2013年丈夫退休後,夫妻倆返臺定居,十多年來積極往返臺灣與埃及,推動臺埃藝文交流,也關懷在臺的中東新住民,生活與文化需求。搭起文化橋樑,長期陪伴與協助來臺的中東配偶與家庭,讓「被照顧者成爲照顧者」,透過文化理解建立互信與支持。
本檔展覽主視覺作品《雲的召喚》,以層層堆疊的圖像語彙傳達創作者對信仰、生命與宇宙的思索。畫面上方的智慧使者,頭戴金冠羽毛的「戴勝鳥」,象徵愛與智慧,引領觀者穿越文化與靈魂之境;其下方站立於石榴與聖牛頭頂的畫面配置,取材自古埃及神話意象,石榴象徵愛與繁衍,聖牛則代表生育與豐收的守護神。畫中倒置的金字塔意喻「憐憫的造物者」,古埃及人牽引雲朵靈性的場景,則反映人類對靈魂昇華的渴望。身爲穆斯林馮孝英表示,創作畫面左下角中,靜靜佇立的伊斯蘭清真寺,是心中信仰的象徵,藉此表達對精神寄託的敬重與依循。
作品中「地毯」元素爲中東文化的重要生活象徵。在沙漠的寒夜中溫暖家庭的地毯,反映女性在家庭中的堅韌與愛。馮孝英表示:「每一塊地毯都是部落記憶的編織,既實用也神聖」。回憶起造訪尼羅河三角洲莎草田,馮孝英驚見沙漠之中長出莎草,孕育人類書寫歷史的紙張,自然與文化交錯的力量,讓人深感敬畏,所以在2019年舉辦過「莎草紙與宣紙的對話」、「藝遊新象」等文化交流展,積極搭建跨國藝術橋樑。馮孝英說:「我的畫不是異國風情的展示,而是文化記憶與靈魂迴應的交響。」藝術是自由與理解的橋樑,願透過作品傳遞信仰、文化與靈性共振的力量。
旅居歐、亞、美、非逾三十年,馮孝英見證不同文化如何在日常交織,尤其在中東見證信仰如何支撐人心,也深深影響創作視角與生命態度。馮孝英《呼喚 CALLING》展出後,美國新住民藝術家陳映潔與其夫婿畢德森,以及臺灣本地藝術家袁之靜,將依序接力展出,展現多元文化交融的當代表現。
第一屆2025八方藝術節,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壹元書院、高雄師範大學東南亞暨南亞研究中心及臺中YMCA共同策劃,以「跨域、共融、地方連結」爲核心,邀集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新住民藝術家,透過當代藝術呈現多元文化交融。藝術節自啓動以來,已展出多位新住民與本地藝術家的創作。總展期至8月底結束。策展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與地方連結,讓更多跨文化故事透過藝術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