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禁出口我8軍工企業 專家:為反制賴總統「十講」
大陸商務部宣佈將中科院、漢翔航空、中信造船等8家臺灣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圖爲中信造船所屬「中信八號」35000噸級浮塢。記者許正宏/攝影
大陸商務部宣佈將中科院、漢翔航空等8家臺灣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軍事專家解讀,我方公部門採購標案早已禁用大陸製品,大陸商務部此舉是政治宣示意義大於實質,可能是爲了反制賴總統的「團結臺灣十講」。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提醒,政府應該召集廠商,詳細檢討自大陸地區進口項目甚至技術資料、製程工序等,儘速尋找替代商源。
大陸商務部宣佈,根據大陸的「出口管制法」和「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爲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決定將中科院、漢翔航空工業、經緯航太、中信造船、龍德造船、攻衛公司等8家臺灣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其領域涵蓋國防科技、軍民用航空器、無人機、造船及防彈衣等防護裝備。
相關人士分析,大至晶片需要的稀土、小到商用無人機螺旋槳馬達所需的磁鐵,都可能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原料或零件,雖然政府部門採購合約三令五申嚴禁大陸製材料、零件,不過過去因成本因素,仍不乏有供應商使用大陸零附件甚至「貼牌」的案例。此次中國大陸的動作帶有殺雞儆猴的意味,假使擴大其禁令,不排除其他中小企業業者也可能受影響。不過對遭點名的企業而言,或許可藉此機會另覓供應貨源打造非紅供應鏈,但如此一來,成本提高也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張競表示,大陸商務部的動作說不定反而是幫助賴政府從源頭切斷紅色供應鏈,他提醒,商務部的禁令到目前爲止只算是針對特定國防產業商「點名打擊」;但若是心存僥倖,透過其他廠商或是另由他國轉手採購,最後很可能會讓制裁升級到「全面封殺」地步。
張競指出,其實當初國安高層高調倡議「非紅供應鏈」時,就應該未雨綢繆先實施組件與原材供應風險管控作業。此時政府應該召集前述企業、單位與廠商,詳細檢討自大陸地區進口組件與原料清單,甚至還要審視先導製品、機具、數據、環境控制資訊、計算機程式、藍圖、技術資料、製程工序以及專利授權是否亦源自大陸地區,然後儘速尋找替代商源、技術與品項。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認爲,大陸商務部此舉是政治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他指出,近期包括M503航線到宣佈禁止出口臺灣企業,應該都是反制賴總統的「團結臺灣十講」,他分析,賴總統近期的講話被對岸解讀其實是臺獨大團結、助攻大罷免,然而在大陸重視的九三大閱兵前夕,中共不太可能採取強硬的大規模針對性動作,必須透過聯合戰備警巡及近日的文攻武嚇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