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器人產業大噴發!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70% 產業規模達379億元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這個暑假,北京成了全球機器人迷的天堂。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首屆「E-Town機器人消費節」、以及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接連登場,更有全球首傢俱身智能機器人4S店正式開業,大陸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率已超70%,今年產業規模有望達到379億元人民幣以上。從高精尖的技術展會,到貼近消費者的應用場景,大陸機器人已邁入全新發展階段,是否真正成爲新消費有待觀察。

其中最吸睛的,莫過於8月15日在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行的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來自杭州的宇樹機器人H1,在1500公尺比賽中以6分34秒奪下冠軍,摘得大會首金並刷新世界紀錄。

不過,真正讓它「出圈」的卻是比賽中的「撞人落跑」插曲,就在即將套圈超車時,H1突然減速亂轉,最終撞向場邊人員。賽後分析發現,罪魁禍首並非機器人,而是操控員交接遙控器時的疏忽。網友打趣:「高端商戰,往往只需最樸素的方式。」

雖然出現意外插曲,但H1的奪冠與速度,仍凸顯大陸人形機器人在自主控制、運動平衡上的技術突破。宇樹創辦人王興興賽後強調,H1未來將實現全自主奔跑,並計劃參加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他也呼籲外界以更開放心態看待新技術的試錯過程,「正常比賽少人關注,一旦出事卻被放大。」

▲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開幕式。(圖/記者陳冠宇攝)

陸媒《經濟日報》今報導分析,大陸機器人正迎來歷史性轉折。2024年,大陸工業機器人銷量達30.2萬套,連續12年穩居全球第一。工業機器人應用已覆蓋71個行業大類,製造業機器人密度更躍升至全球第三。與此同時,服務型與消費型機器人快速起量。僅北京「E-Town機器人消費節」開幕數日,就覈銷消費券260萬元,帶動銷售額超3,000萬元。(單位:人民幣,同下)

從產業現狀來看,大陸機器人消費呈現出三大優勢:一是技術突破加速,大模型結合具身智能,讓機器人能自主完成長程奔跑、雙手衝咖啡等複雜動作。相關專利申請已佔全球三分之二,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超七成,爲市場普及奠定基礎。

二是需求潛力釋放,從4S店即時交付到餐廳裡的機器人歌手、調酒師,沉浸式場景消費逐步縮短人機距離。疊加老齡化、人力成本上升與「懶人經濟」,醫療、家居與教育娛樂成爲熱點。

三是政策紅利疊加,國家與地方陸續推出創新中心與補貼政策,個人購買最高可享1500元優惠。技術成熟、需求旺盛、政策推動,三大力量共同推升機器人加速走向C端,從嚐鮮走向日常。

▲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各家機器人「大模型」都有自己特色。(圖/記者陳冠宇攝)

大陸技術拐點已至,「大模型」加「具身智能」,讓機器人聽得懂、做得到。各類展會上,不少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已經能讓機器人秀出「長程奔跑」「雙手衝咖啡」等高難度動作。

2024年,大陸機器人專利申請量佔全球機器人專利申請總量的2/3。大陸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率已超70%,今年產業規模有望達到379億元以上。

消費機器人普及的技術基礎初步奠定,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繼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後的又一消費新貴。展望未來,讓消費機器人從「嚐鮮」變「常用」,還需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