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化工企各顯神通 應對斷供劫

界面新聞報導,中國是全球最大液化丙烷進口國,2024年自美國進口額第二大的貨物即爲液體丙烷,規模達111.75億美元。而丙烷作爲丙烷脫氫(PDH)的原料,中國產能超過2,000多萬噸。截至2025年第一季,採購美國相關商品的企業佔比超過60%。

儘管美中貿易依存度高,但自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公佈「對等關稅」以來,美中關係針鋒相對。爲應對關稅政策,中國PDH產業轉向透過開拓多源貨源、調整開工負荷、申請保稅、調整加工工藝等方式,控制成本壓力與供應鏈風險。

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王能全指出,2018年的貿易戰中,貿易商已展現出較強的資源轉換能力,如通過「串貨」模式,即由中東等第三國從美國進口丙烷後再轉售至中國。

報導引述金能科技內部人員透露,目前關稅政策對該公司業務影響不大,丙烷庫存量能用一至兩個月。去年公司從美國進口丙烷不到200萬噸,目前還有剩餘,該公司同時向有關部門申請減免丙烷進口關稅。

美國方面,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自美中貿易戰爆發以來,美國丙烷價格已下跌15%,而將丙烷運往出口市場的油輪價格也大幅下跌。能源研究公司East Daley Analytics分析師倫頓(Julian Renton)指出,中國無法找到取代美國丙烷的來源,美國也無法尋得取代中國的市場需求,這兩個市場緊密相連,無法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