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慶+中秋雙節假期 這些新潮流、新場景亮了

大陸國慶+中秋雙節八天連續假期,這些新潮流、新場景亮了。(示意圖,藍孝威攝)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共國慶加中秋雙節假期,消費市場頻頻「上新」,新潮流、新場景不斷涌現。這個假期消費有多熱?哪些領域出現新增長點?在政策紅利疊加下,又有了哪些新變化?

一、中秋文化激活假日經濟 打造消費新場景

6日是中秋佳節,大陸各地國潮街區顧客盈門,古老的中秋「玩月」傳統,正以全新的方式激活假日經濟。

中秋前夕,陝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迎來客流高峰,身着漢服的遊客絡繹不絕,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唐詩吟誦會」,大家在「舉杯邀明月」的意境中感受唐代中秋風雅。

據史料記載,唐代文人在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晚上普遍有「玩月」傳統,也就是賞月活動。《全唐詩》中記載與中秋直接相關的詩就有80餘首。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隋唐長安城研究中心主任崔凱介紹,現在國潮街區的位置就是唐代的杏園、曲江池、芙蓉園一帶,這一帶在當時就是唐人中秋之夜進行「玩月」之地。「從今天留下來的這些唐詩當中,表達不同詩人感情的同時,它還描述了城市建築空間,也爲我們展現了一幅真實生動的長安城市圖景。」

在安徽黃山的老街上,爲今年中秋節定製的兩款「中秋墨」深受遊客歡迎。制墨師傅將傳統徽墨創新爲月餅造型。「中秋團圓」「花好月圓」的描金字樣彰顯非遺質感,纏枝紋、回紋承載着吉祥寓意。

在安徽阜陽水街,一場火把節活動正熱鬧舉行,古老的儀式成了現代中秋的別樣體驗。

在四川綿陽古街非遺市集裡,與中秋相關的非遺技藝吸引着衆人的目光。剪紙藝人紅紙翻飛,「兔娃獻月餅」作品線條細膩;葫蘆烙畫傳承人以火爲墨,嫦娥奔月場景在巴掌大的葫蘆上躍然呈現。

假期裡,圍繞「月亮」打造的沈浸式體驗遊也成爲多個景區的新亮點。

夜幕降臨,福建華安土樓羣的「土樓奇妙夜巡遊」活動現場,懸掛的巨型月亮裝置更添氛圍感。

位於河南中牟的建業電影小鎮景區,每天超160場精彩節目輪番上演,不僅有《女子打鐵花》爲遊客再現古老技藝之美,園區還圍繞中秋主題打造了一系列氛圍裝置與互動活動。

二、體驗秋收 田野趣玩點亮假日

這個假期還有一項獨特的季節性文旅體驗——秋收。

節日期間,河北、福建一些地方推出了融合豐收體驗的多彩活動,不少家長帶着孩子一起參與,共度一個「接地氣」的假期。

在河北秦皇島盧龍縣左右山谷,「親子搶果蔬」「幸運圈圈樂」「親子豐收運糧賽」等親子創意活動,讓遊客暢享假日美好時光。此外,遊客還可漫步於百日菊花海,親近自然之美;逛吃特色小吃集市,入住特色民宿,盡享山谷間的煙火氣息。

在福建泉州永春縣,一場別開生面的「金穗盈秋收『稻』快樂」比賽熱鬧上演。12支隊伍的100多名選手分工協作,收割、捆紮、脫粒一氣呵成。除了緊張激烈的收稻比賽,現場設置了射箭、親子投壺、家庭丟沙包、稻田捉雞等趣味活動,大家在動手體驗中感受農耕樂趣。

三、科技助暢遊 爬山配上外骨骼

各地景區還藉助科技創新爲大家提供了多樣的新服務。

福建福鼎的太姥山是一個典型的山嶽型景點,垂直落差超過了900米,在山間分佈着3600多級的臺階。爬山是太姥山最主要的遊覽方式,不少遊客擔心消耗體力。

爲此,景區引入了外骨骼登山設備,它會根據遊客的身高體重,來提供額外的助力。穿戴上設備爬山,會感覺有一股外力拉着大腿往上擡,就像開了「外掛」一樣,能幫助遊客輕鬆登山,租賃一小時的價格是30元(人民幣,下同)。

此外,景區內還設置了爬山手扶梯、軌道車等,省時又省力,讓大家可以輕鬆遊覽太姥風光。

今年,景區新配備了送餐無人機,遊客們只需要掃碼點餐,無人機就可以在15到20分鐘內,把餐食送到山頂或者是一些指定觀景平臺。無人機還能隨時配送應急物資、藥品等,爲遊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四、入境旅遊新高峰 中國迎來跨境旅遊雙向熱潮

受免籤政策的利好影響,這個假期中國迎來跨境旅遊雙向熱潮。大陸全國熱門景區、多個口岸迎來出入境高峰。

不少外國遊客紛紛趕赴浙江義烏,體驗與衆不同的購物遊。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的玩具特色街區,各種玩具讓外國遊客目不暇接。一名來自巴基斯坦的外籍旅客,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就把汽車模型、無人機等多種玩具,塞滿了行李車。

除了購物遊,古鎮遊也正在被不少外籍旅客納入行程。他們穿梭在古鎮中,或是裝扮成婺劇中的花旦,體驗戲曲的魅力,或是跟着老師敲打、上墨,感受中國的非遺之美。

義烏還舉辦了全球吃貨節,聯動全市400多家外資餐飲主體,讓外籍遊客在義烏遇見世界美食。

在重慶的街頭巷尾,外國面孔也日益增多。不少俄羅斯遊客在中俄免籤政策出臺後,組團而來。在磁器口古鎮、李子壩、解放碑等網紅打卡地,不少外國遊客頻頻舉起手機拍攝,與家人朋友分享重慶美景。

在新疆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跨境遊、購物遊火爆。每天一早,聯檢大廳內就排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日均出入人數超過三萬人次。不少商家也都早早備足了貨,應對節日期間的銷售高峰。

五、政策紅利疊加 持續點燃假日消費熱潮

今年第四批69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在國慶中秋假期前下達各地。在實體賣場,「以舊換新」補貼+企業折扣+門店優惠的複合優惠體系,持續點燃假期消費熱潮。

在北京的一家大賣場,假期首日門店的客流量比平時週末提升了1倍以上。在安徽阜陽,某賣場一級能耗家電銷售佔比已經超過80%。

湖北在國家購車補貼的政策基礎上,整合推出一套 「組合拳」,涵蓋地方汽車購新補貼、個人消費貸款貼息、車企促銷讓利等多重優惠,總規模超億元。在山東濟南的一家銀髮經濟中心,一場迎國慶惠民養老促消費活動正在進行,吸引了周邊不少老年人前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居家適老化改造被正式納入「國補」支持清單,凡是年滿60週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購買洗浴安全設備、廚房便利改造產品、居家物理環境優化工具、智能養老輔助設備等適老化產品,均可享受相應補貼。

這個假期,旅遊消費需求旺盛、政策支持成效顯著,假日經濟帶動消費活力持續釋放。據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萬喆分析:

需求結構在重構,消費驅動力在變遷,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享受型消費躍遷。文化體驗現在成爲核心的驅動力。爲熱愛買單,爲文化共鳴付費正成爲強大的消費動機。

供給模式在重構,政策加市場雙輪驅動下,企業加速創新產品的供給,銀髮經濟、適老化改造等,也推動文旅消費向全年齡段覆蓋,開闢了消費新藍海。

城鄉格局在重構,消費熱點不再侷限於一線城市,縣域消費崛起,形成了中心城市引領,縣域市場協同的新消費版圖。這種大城小衆並存的格局,既得益於基礎設施改善,也反映出消費者對差異化體驗的追求。

總體來說,這個假期的消費市場展現出品質化、體驗化的新面貌,體現了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階段性成果,也爲未來消費市場發展指明方向,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激活消費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