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管制出口 臺鏈:軍用影響小 民用找解方
大陸官方昨(9)日宣佈,將漢翔(2634)、臺船(2208)、中科院等八家臺灣企業與機構實體,列入兩用(軍民兩用)物項出口管制管控名單;業界解讀,管制內容恐包括稀土等原料,將衝擊臺鏈業者營運。惟相關臺鏈指出,未直接從大陸取得稀土,影響有限。
大陸商務部昨日公告,依據《出口管制法》及《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爲維護大陸國家安全與利益,並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決定將包括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漢翔、中信造船、經緯航太、仲碩科技、國際造船(臺船)、龍德造船、攻衛等八家臺灣實體列入兩用物項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對此,臺鏈業者均表示,旗下生產的軍用航機、船艦零組件,均已排除紅鏈,應無影響;民用航機部分零組件可能向大陸廠商採購,但佔比不大,影響相對小。至於外傳的「稀土」等關鍵原料,臺廠並未直接向大陸買稀土,而有用到相關關鍵物料的供應鏈,都是來自歐美或日韓,沒有直接影響。
漢翔表示,軍用飛機一定沒有使用大陸供應鏈零件;至於民航機,正在盤點哪些產品在供應鏈端會受到影響。漢翔民用機客戶主要是波音、空巴兩家航太大廠,影響細項與內容都正盤點評估中,這部分會與客戶波音、空巴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臺船表示,潛艦、海巡署船舶供應鏈主要是歐美,即使有關鍵原物料,也非直接影響。商船部分供應鏈以日韓爲主,大陸供應鏈佔比非常小,目前看來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