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管制出口 臺八家實體入列 陸委會:經貿措施武器化無助兩岸和平

大陸商務部9日突公告,首度將漢翔航空、中山科學研究院等八家臺灣實體列入陸方兩用物項(指涉及軍民兩用)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美聯社

漢光軍演登場首日,大陸商務部昨(9)日突公告,首度將漢翔航空(2634)、中山科學研究院等八家臺灣實體列入陸方兩用物項(指涉及軍民兩用)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任何大陸出口經營者對這八家實體出口兩用物項。

大陸商務部公告,將漢翔、經緯航太、中科院、仲碩科技、國際造船(臺船)、中信造船、龍德造船、攻衛股份等八家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理由在於「爲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實施相應的禁止出口措施。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爲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臺海和平穩定」,陸方將「蓄意配合臺獨分裂勢力『以武謀獨』」」的實體列入名單。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稱,相關作法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必要舉措,對此「強烈支持」。

對於陸方作爲,陸委會昨迴應表示,中共再次基於政治及軍事理由,以貿易出口管制及威脅恫嚇言論,對臺進行復合式施壓脅迫,再次將經貿措施武器化,悖離臺灣主流民意,完全無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臺灣人民絕不接受。

國防部迴應,中科院研製的各項武器系統,早已禁用大陸製品;另正協助國內、外業者在臺落地生產,達成「去紅供應鏈」,提升國防自主能量。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大陸和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時,對軍民兩用商品做了較清晰整理,官方也表示在出口上,對軍品用材料會管制很嚴,這是主要方向。同時還有很多國家,把稀土「轉運」到美國,如南韓、歐洲、日本等,大陸當然想做好管制。

包承柯指出,在賴清德把大陸當作「境外敵對勢力」情況下,大陸再出口商品被臺灣軍火公司用於武器製造,對未來兩岸關係肯定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預計措施現在只是剛開始,後面還會比較明確,進一步細化區分哪些產品不能出口臺灣。

大陸於2020年12月施行「出口管制法」,整合原先涉及飛彈、化學、生物等領域的出口管制及十幾個官方公告,於去年12月1日起施行「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管制既有民事用途,又有軍事用途的相關物項出口;與之相應的還有大陸「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多次被用以制裁美國軍售臺灣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