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洗牌 電子業市值稱冠 投資人轉抱高「含科量」金雞

陸上市公司總市值達人民幣107.32兆元,其中電子行業位列第一,市值規模超過銀行業。 新華社

大陸上市公司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截至今年第3季末,全市場總市值達人民幣107.32兆元,其中電子行業位列第一,市值規模首度超過銀行業,佔比12.42%,較年初提升近三個百分點。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最新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大陸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53.46兆元,淨利人民幣4.7兆元,分別年增1.36%、5.5%。

分季度看,第3季上市公司營收、淨利分別按年增長3.82%、11.45%;按季來看,分別增長2.4%、14.12%,增速較上半年顯著提升,呈現逐季好轉態勢。

截至2025年10月,大陸上市公司中,電子行業總市值達人民幣13.6兆元(約新臺幣58.8兆元),而銀行業總市值約人民幣11.5兆元(約新臺幣49.7兆元)。

分析指出,電子行業成爲大陸資本市場市值最高的產業,這一轉變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反映了大陸經濟結構的深層變革。投資人從青睞「大而穩」的銀行股轉向追求高「含科量」的電子股,這一投資者偏好的變化是必然選擇。

科技產業全面崛起,「十四五」期間,大陸資本市場結構經歷深刻變革。截至2025年第3季,戰略性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家數佔比從42.6%升至52.3%,首次佔據半壁江山。

以電子、通信、電力設備、汽車、醫藥生物等爲代表的科技產業上市公司總市值佔比從「十三五」末的40.5%提升至49.2%,逼近五成。同期,金融與地產行業總市值佔比則由19.7%下降至17.2%。

從產業別觀察,今年前三季受到文生視頻模型加速迭代,AI數據存儲需求擴張等影響,存儲(記憶體)晶片產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長16.08%,淨利增長26.44%;全固態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有望躍升,兩產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速超10%,淨利增速超20%;全球資源貿易擾動因素增多,超硬材料、稀土等核心產業營收增長10.48%、7.11%。

在研發投入上,前三季上市公司合計研發投入人民幣1.16兆元,年增3.88%,增速較上半年提升0.23個百分點,其中168家公司研發投入逾人民幣十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