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港股業績期近尾聲 留意重視出海業務企業

分析人士預期,2025年全年或合共裁減53.5萬個職位,佔勞動人口約0.3%,若私人企業未能完全接收,以過去6個月平均估計,年底失業率或升至4.4%~4.5%,彭博分析則預估整體通脹則可能降低0.3個百分點。

目前美國勞動市場趨向平衡,轉工者不但不再帶來工資增長優勢,增幅反而落後留任者。考慮到DOGE裁員可能增加勞動供應,工資增長放慢或拉低通膨,因此後續仍需觀察DOGE的進展,若裁員政策進一步拖累經濟並降低通膨,聯準會降息空間或擴大,同時長年期債息或再下滑。

至於對降赤字成效,參考美國人事管理局(OPM)的數據,聯邦員工平均年薪約爲106,000美元,假設裁員按計劃執行,而減少職位的平均工資和整體平均相約,53.5萬個職位的工資佔美國政府去年開支及赤字分別只有約1%及3%,裁員計劃對降低赤字影響有限。年初至今長債息回落,經濟較預期弱是關鍵。

陸港市場方面,大陸27日公佈了今年前兩個月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營收於前兩個月增長2.8%,較前值提速0.7個百分點。至於利潤總額方面,最新年減0.3%,雖然較2024年全年跌3.3%的幅度有所收窄,但對比去年同期的增長10.2%有明顯反差。

從細節上來看,事實上,工業企業的每百元營業成本(原材料費用,Cost of goods sold)持續下降,推動毛利率進一步回升,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毛利潤由2024年全年的年減0.3%轉爲年增2.0%。惟最新利潤率降至近年最低水平至4.53%,整體利潤總額維持下跌,反映中國工業企業盈利能力仍面臨挑戰。

按行業類型來看,裝備製造業表現較好,營業收入年增8.1%,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利潤由2024年全年年減0.2%轉爲年增5.4%,同樣優於整體工業企業的水平,部分是受到「兩新」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所推動。

另一方面,港股業績期將近尾聲,個別股份受業績表現提高波動性的市況,料趨回穩。而上週在衆多業績發佈中,其中較受市場關注的業績及股價有較好的表現個股,具備出海概念,收入來源多元化,不單純依賴中國經濟發展的企業受市場關注。特別對部分企業,有提供對2025年樂觀展望的公司,更能爲投資者帶來信心。

整體上,2025年的投資主題除了早前所提到的「AI+消費」概念外,重視出海業務的企業亦不能忽視,這些企業通常具備更強的市場多元化和抗風險能力,在當前中國經濟轉型期間展現出更強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