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大陸降準、降息 推出新一輪逆週期政策

通膨的潛在方向是向下的,關稅對通膨影響也可能屬於暫時性,但關稅政策導致消費者對通膨預期上升,提前儲備的可能性上升,通膨可能自我實現,局方沒有完全把握通膨是否僅屬是一次性上升,特別是考慮到現時仍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

但不論談判結果,關稅政策已生效,反映信心層面的軟經濟數據明顯大幅轉弱,企業投資與家庭消費都有暫緩跡象,但實際支出的硬數據卻未走低,最近就業數據也顯示勞動市場維持強韌。

關稅對於物價的衝擊幅度,以及傳導時間仍存不確定性,通膨預期是否保持穩定也是關鍵所在。關稅政策不確定性提高,但經濟不錯,聯準會「等待成本不高」,目前仍可以保持耐心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目前大幅降息的機會不高。

目前市場已反映聯準會下半年降息三次,預期下半年經濟下滑的機會較高。一旦勞動市場出現明顯的裁員增加與失業上揚,聯準會或將立刻啓動降息,目前美國職位空缺率已來到4.5%,勞動市場緊縮將導致失業率上揚,因此可以關注每週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是否異常。

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7日宣佈全面加碼寬鬆貨幣政策,通過降準、降息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三大舉措。首先,人行自5月15日起實施0.5個百分點的降準,這是自2024年9月以來首次降準,預計向市場注入約人民幣(下同)1兆元長期流動性。降準後,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將降至9%,整體平均準備金率由6.6%降至6.2%,但仍保留進一步降準的空間以應對經濟變化。

其次,人行同步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7天逆回購利率由1.5%降至1.4%,各期限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亦下調0.1個百分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亦已不同程度有所下調,包括專項結構性工具利率、支持農業企業支持小微貸再貸款利率,抵押補充貸款(PSL)利率。

此外,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同樣下降,有助於減輕居民房貸壓力,釋放消費潛力。這些利率調整不僅降低了企業和居民的融資成本,也突顯政策對結構性領域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促進內需、民間投資和消費方面發揮作用。

第三,人行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服務消費、養老及農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增至8,000億元;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增加3,000億元等。這些措施與降準降息形成合力,將有效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綜合來看,今年人行此次全面加碼貨幣寬鬆政策,象徵着新一輪逆週期調節政策的啓動。面對中國經濟放緩和外部不確定性加劇,人行透過靈活調整流動性和融資成本,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消費、養老、農業及小微企業,爲穩定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未來隨聯準會可能降息,中國有望在第三季續推降準降息,並配合加碼財政政策,特別是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和特別國債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