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大陸出口具韌性 中長期股市有撐
行業方面,黃金在避險需求大增的情況下升11.8%,礦業和必需消費股表現也相對較強,特別是必需消費重回投資者視野。而表現較弱的則包括能源、農業與醫療,其中能源與醫療各受到原油價格下跌與政策利空的不利因素影響。
美國7月非農就業數據顯示勞動市場疲弱,7月新增非農就業雖自1.4萬人升至7.3萬人,但遠低於預期,且5、6月大幅下調共25.8萬人,三個月平均也低於勞動市場平衡水準。家戶調查顯示就業人口減少26萬,失業人口增加183萬,勞動參與率降至62.2%。整體數據反映勞動市場持續降溫,消費動能恐進一步轉弱,加上關稅推升通膨,壓抑實質所得。鑑於失業率上揚風險升高,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9月將重啓降息。
另外,7月ISM服務業與製造業皆不如預期,製造業與服務業PMI雙雙低於預期,顯示經濟持續轉弱。製造業PMI由前值49降至48,服務業PMI亦由50.8降至50.1。
數據顯示企業提前進口意願趨緩、進出口同步轉弱,關稅戰負面影響逐步擴散至整體經濟體系,亦打破僅衝擊製造業的原先假設。服務業就業持續惡化、價格壓力升溫,也與整體經濟疲態相符。
本週關稅相關議題仍持續出臺,但市場反應變淡。然而,就業與PMI數據下行卻是紮實顯現美國經濟下行的縮影;特別是就業市場將從招聘減少轉至裁員,屆時對經濟壓力會更明顯。降息若在9月啓動是對市場是利多,不過有得有失。在當前我們覺得最嚴重的問題還是股市估值偏高的問題下,降息並帶動孳息率下滑,是估值將獲得支撐的一個關鍵。
近期中國宏觀經濟展現出口韌性,7月份中國出口額達3,217.8億美元,年增長7.2%,較6月增速提升1.3個百分點,尤其是對歐盟出口年增長9.2%,增速提升1.7個百分點,顯示歐洲市場需求回溫。而對發達經濟體中,美國市場的出口壓力依然明顯,7月對美出口年減幅從6月16.1%擴大至21.7%,顯示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持續存在,消費品類出口受較大拖累。
但另一方面,對發展中經濟體的出口表現有所差異,對東協出口年增長16.6%,保持相對穩定及較快的增長,對印度出口增速進一步加快至9.4%。主要出口商品中,積體電路增長顯著,達29.2%,汽車和醫療器械也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爲18.6%和12.2%,顯示中高技術產品出口推動明顯。
同時,7月進口年增長4.1%,創年內新高,進口結構顯示出消費品和中間品需求增強,及值得注意的是,自美進口年減幅擴大至18.8%,反映中美雙邊經貿關係依然緊張。
整體上,儘管存在中美關稅與轉口貿易限制的壓力,但由於全球供應鏈重構,中間品出口保持韌性,出口結構開始呈現由低端消費品轉向技術含量較高產品的趨勢。未來隨着中美關稅談判的變動,出口面臨的挑戰可能加劇,特別是出口需求可能出現透支,對後續出口或會再形成壓力。
綜合來看,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與政策微調階段,出口雖面臨挑戰但韌性十足,未來政策將更側重推動產業升級與反內卷,爲中長期經濟和股市帶來支持。短期市場料將維持震盪,待中報披露後有望迎來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