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傳統習俗」立夏吃夏麵 鎮長分送瓠仔炒麵
適逢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鹿港鎮長許志宏(前右3)5日在鹿港鎮公所1樓中庭化身廚師,製作瓠仔炒麪分送給公所員工以及來洽公的民衆,推廣立夏吃夏面的傳統習俗。(鹿港鎮公所提供)中央社
今天是農曆節氣中的立夏,鹿港鎮傳統習俗在立夏時吃夏面,鹿港鎮長許志宏說,「蝦」諧音「夏」、「瓠」諧音「福」,因此準備有蝦米的瓠仔炒麪分送公所員工,也推廣傳統習俗。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也就是夏季的第一日,許志宏在鹿港鎮公所1樓中庭化身廚師,製作瓠仔炒麪分送給公所員工以及來洽公的民衆,推廣立夏吃夏面的傳統習俗。
許志宏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中國大陸泉州有吃夏面的習俗,用蝦頭、蝦殼及豬大骨熬的湯,加上鮮蝦及麪條,「蝦」字發音類似「夏」,因此成爲夏面;而臺灣中南部則有「吃夏面袂破病,吃瓠仔面添福氣」的俗諺。
許志宏指出,鹿港仍有家戶在立夏時吃夏面的習俗,而「瓠」諧音「福」,瓠瓜清涼退火,瓠仔炒麪內則有蝦米,公所在立夏時請大家吃夏面,除有助身體健康外,消解悶熱暑氣外,也推廣傳統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