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復旦大學「新文科發展基金」啓動 校友豪捐4.2億元

復旦設新文科發展基金校友曹國偉王長田合捐4.2億元。(大陸央視)

復旦大學建校120週年之際,繼復旦大學材料系高分子專業1985級校友、寧德時代李平、歷史學系1986級校友廖梅夫婦一次捐贈10億(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42億元),支持建設復旦大學學敏高等研究院後。上海復旦大學微信公號8日發文稱,復旦大學設立新文科發展基金,助力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創新,基金首期籌措資金1億元,已由1984級新聞系兩位校友曹國偉、王長田聯合捐贈。

澎湃新聞報導,基金將實行開放管理,匯聚更多社會資源,爲復旦新文科的發展集聚動力。

「我們對復旦感情深厚。希望通過行動爲母校學科建設和發展出一份力。」大學畢業後,曹國偉、王長田深耕業界,目前分別擔任新浪董事長兼執行長、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此前,曹國偉、王長田曾多次捐資支持學校專案。

經過與學校多次深入研討,曹國偉、王長田希望爲母校建校百廿送上一份「有意義的禮物」,「今天設立基金支持新文科發展,恰逢其時」。

近年來,復旦對接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以新工科、新文科等爲代表,推動學科交叉與融合創新,加快向創新型大學轉型升級。

就在上月,復旦新工科六大創新學院悉數亮相。與此同時,學校新文科建設也邁出新步伐。

新文科的「新」字意義深遠——發展新文科,不僅要提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能力,還要提高迴應國家、社會和時代關切的能力,提高學術範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能力,引領復旦學人更好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

新文科發展基金將發揮「催化劑」功能,助力推動新文科創新:催化理實交融,引導更多學人積極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推動基礎學科與應用領域、理論創新與現實研究的融合;催化學科交叉,瞄準關鍵領域和學術前沿,打破學科內部和不同學科間的壁壘;催化科教融匯,以學人成長爲核心,把學科學術創新與緊缺人才培養統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