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發布2025十大前沿科學問題 颱風路徑、暗能量皆入列

中國科協發佈2025十大前沿科學議題,其中探索宇宙奧秘的暗能量也在名單中。圖爲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彩色圖像,是慶祝地球軌道天文臺觀看天空28週年,可以看到宇宙出生和毀滅的非凡恆星掛毯,繽紛燦爛。(圖/取自美國NASA)

中國科協在6日舉行的第27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上,發佈了2025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其中,颱風路徑異常與強度突變、暗能量等都入列。

據瞭解,本年度徵集發佈活動由80家大陸全國學會共同組織。經過兩個階段的嚴格篩選,最終由23位戰略科學家組成的終選學術委員會,基於問題的前沿性、引領性、創新性和戰略性,評選出10個前沿科學問題、10個工程技術難題和10個產業技術問題。

根據中國科協發佈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爲:流形的拓撲和幾何分類;希格斯粒子性質和質量起源;準金屬替代過渡金屬用於精準合成與催化反應的可行性研究;颱風路徑異常與強度突變;宏觀生態系統空間格局形成機理與系統間相互作用機制;基於密碼學視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論和防護體系;多維度、可重構超分子機器組裝;暗能量與哈勃常數危機;作物野生近緣種在提升栽培種抗逆特性的育種潛力;人體微生態與宿主的交互調控機制。

其中引發關注的有颱風路徑異常,中國科協指出,颱風生成及生成之後的強度、結構和路徑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是颱風研究的熱點,也是全球檯風研究和預報長期存在的難點和挑戰。如果能夠突破,技術上將提高臺風異常路徑的預報能力,改進颱風強度變化的預測準確度,強化颱風精細結構的預報水平,提升氣候變化背景下臺風活動的預測能力。

在暗能量部分,中國科協稱,該問題的研究突破將帶動中國大規模巡天望遠鏡技術、精密測量儀器與高性能計算平臺的自主創新發展,極大提升基礎科學研究能力,並顯著促進相關技術在遙感測繪、精密光學制造、數據科學等關鍵產業領域的廣泛應用。

此外,中國科協也公佈十大工程技術難題:複雜模型的設計-仿真-製造一體化算法與理論;深海規模化採礦裝備與環境擾動抑制;區域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外調水-海水協同利用與治理技術;面向通信與智能融合的智簡網絡技術體系;生物製造複雜器官;煤炭與共伴生能源資源一體化開發技術;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先進航空機載系統能量綜合與智能管理;大宗食品原料及高值配料的生物製造技術;建立基於臨牀和多組學大數據的新藥研發體系等。

同時也公佈十大產業技術問題:突破大型及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高端裝備進口瓶頸;超超臨界汽輪機葉片抗氧化性能提升;面向深空資源開發的自主採礦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研究;面向產業的智能無人系統自主能力評測系統建設;晶片間高速光互連(光-I/O)技術產業落地;衰老狀態下再生生物材料開發;實現能源電力「安全-低碳-經濟」綜合平衡的路徑;衛星遙感數據的智能化處理與產業化應用;基於合成生物學與AI驅動的智能響應病蟲害生物疫苗;腦功能評估與腦機智能閉環干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