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多架運-20運輸機現身美盟國 與華府戰略關係恐轉向

中國空軍運-20運輸機2024年9月現身埃及首屆航展的資料照。(新華社)

在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長期受西方和俄羅斯影響的埃及上空出現了不尋常的景象,只見5、6架中國西安運-20軍用運輸機緩緩降落,這動向被開源情報觀察家,還有包括「24小時飛行雷達網」(Flightradar24)在內的飛行數據平臺所追蹤。

綜合外媒15日報導,這發生在4月中旬,引起了分析家和軍迷的好奇與討論。雖然具體貨物內容並未公開,但這些巨型運輸機的抵達,標誌着中、埃軍事關係加深,也引發了各方對北京在相關區域懷有戰略野心的質疑。分析指出,運-20身爲中國與日俱增空運能力的基石,隨着它們現身埃及,凸顯了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轉變,這可能重塑中東及北非聯盟與權力的動態。

數十年來,埃及靠西方、俄羅斯和歐洲供應軍火,以平衡與美、俄和法國間的關係。然而,近年來,開羅在受經濟考量驅動,也受戰略盤算影響下,日益轉向中國,以將武器庫多樣化。

對美國來說,運-20現身埃及,引發了戰略問題。長久以來,華府視開羅爲關鍵盟友,自1978年「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s)以來,提供了數十億計美元軍援。美國提供埃及F-16戰機、「阿帕契」(Apache)直升機和M1「艾布蘭」(Abrams)主戰坦克,但遲遲沒批准如F-35戰機等先進系統,卻令埃及官員感到失望。

中國願意填補這些空缺,提供殲-10C或「翼龍」無人機等平臺,可能削弱美國影響力,特別是要是北京將硬體與訓練和維護套餐配套。而另一個美國親密盟友以色列,有鑑於埃及的鄰近性和軍事實力,也可能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足跡感到關切。

運-20的多功能性超越了貨物運輸,並有多種變體版,如運-20U爲空中加油機,延長了中國殲-20和殲-16等戰機的航程,而暫定名爲空警-3000的空中預警和控制版原型機被發現已在測試。這些改裝顯示,運-20可充當多功能平臺,能支援從戰鬥物流到戰略力量投射等各式任務。由於它具備在高海拔機場,還有未鋪設跑道等多種條件下運作的能力,特別適合在充滿挑戰性的環境中運作,這與中國不斷擴大的全球軍事足跡相符。

而運-20出現在埃及的意義,不僅在於技術實力,還在於中、埃日益密切的關係。埃及位於非洲、中東和地中海的十字路口,具有高度戰略地位。長期以來,它一直是區域地緣政治的關鍵要角。它對全球貿易要道蘇伊士運河的控制,以及龐大並有影響力的軍事力量,都提升了它的重要性。

由於美方不時因人權問題,而扣留援助或裝備,因此對埃及來說,和中國拉近關係,可能爲開羅與華府的談判提供籌碼。

北京軍事介入該區域的歷史背景爲這事增添了深度,中國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時,支持非洲的反殖民運動,但這角色仍是意識形態,而不是物質上的。後冷戰時期北京轉向經濟投資,藉由如「一帶一路」倡議,將埃及等國與中國基礎設施項目聯繫起來。然而,軍事合作直到最近纔開始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