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進口晶片啓動原產地審覈! 美國三類IC恐遭殃

▲積體電路板。(圖/CFP)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大陸昨(10)日12時1分起對美國啓動84%的報復關稅。目前,從海外進口到大陸的晶片產品,已經要接受原產地審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今(11)日更發佈「緊急通知」,要求廠商將晶片的「下線地」認定爲原產地。分析指出,美國三類IC恐受到影響。

《界面新聞》引述多名大陸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從海外進口到大陸的晶片產品,已經要接受原產地審覈,原產地爲美國的產品要按照新規定加徵關稅。

晶片產品的製造主要分爲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三大流程,按照大陸海關總署4月9日發佈的最新版《關於非優惠原產地規則中實質性改變標準的規定》要求,晶圓、封測的生產地都會被納入原產地認定標準。

據已經接受過大陸海關審覈的廠商透露,一線海關在實際判定時會有所不同。

此外,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今日無預警突然發佈《關於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通知稱,根據大陸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積體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Tape-out,臺灣稱「下線」)地」認定爲原產地。

通知建議,積體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爲準進行申報。

據公開資料,「下線」指的是積體電路(IC)或印刷電路板(PCB)設計的最後步驟,也就是送交製造。

▲中美貿易戰。(圖/路透)

另據大陸《鈦媒體》與《北京商報》合作的專欄分析指出,北美類比、射頻、CPU類晶片的美國本土製造和封測比例較高,未來或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也爲相對應的大陸國產品類公司帶來市佔率提升的機遇。

據統計,2025年2月大陸半導體行業銷售額爲150.6億美元,年增5.6%,連續16個月實現成長。

民生證券測算顯示,2023年大陸類比晶片市場自給率不到15%,其中汽車、高端工業等市場的國產化率更低。類比晶片龍頭德州儀器、ADI均爲美國企業,隨着半導體本地化的趨勢加強,大陸企業對於類比晶片的替代意願將更爲強烈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