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低空經濟爆發式增長 明年規模將突破4兆元
大陸低空經濟正處於「起飛」階段,近年應用場景爆發式增長。 (中新社)
大陸低空經濟正處於「起飛」階段,近年應用場景爆發式增長,涵蓋物流配送、城市交通、應急巡檢、農林植保與醫療救援等領域。官方統計顯示,2023年大陸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已達人民幣5,059億元,預計2026年將突破人民幣1兆元(約新臺幣4.25兆元)關口。
專家與機構分析指出,政策資金正帶動企業投入,應用端需求加速釋放。大陸官方佈局雄心勃勃,北京當局將低空經濟視爲確立國際市場主導地位的重要手段,其影響不僅止於經濟,亦涉及地緣政治。
低空經濟指涵蓋垂直高度1,000公尺以下的空域,或部分場景可擴展至3,000公尺爲活動場域,以有人或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飛行活動爲核心,融合先進技術形成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隨政策支持和技術突破的雙重驅動,低空經濟正在成爲產業競爭新賽道。據大陸工信部下屬機構賽迪顧問預測,到2026年,大陸低空經濟規模將突破人民幣1兆元,其中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佔比逾三成,並將在2030年達人民幣2.5兆元,2035年增至人民幣3.5兆元。
人民網指,去(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大陸政府工作報告中,在政策強力驅動下,各地積極搶灘低空經濟新藍海,廣東、北京、上海、四川、安徽、湖南等超過30個省市已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推出專項行動方案。今(2025)年6月至今,廣東、湖北、天津等多地紛紛上線低空飛行服務平臺,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
政策層面,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年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指出,商業航天、北斗應用和低空經濟是重點發展方向,並將低空經濟與城市治理、交通運輸、文旅產業和智慧物流深度連結。
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表示,大陸推動低空經濟反映官方尋找新產業突破口的思維,低空經濟不僅涉及製造業,也連結數位基建、人工智慧與交通管理,具有跨領域整合特徵。他認爲,北京當局透過政策與資金投入,在營造新經濟亮點的同時,穩定市場信心。而政策資金確實能帶動企業投入,尤其在應用端快速增長,無人機物流、城市交通和應急巡檢的案例顯示市場需求正在釋放。
日本地經研究所(IOG)分析,中國政府對低空經濟的推動,與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戰略佈局有相似之處,目的在於培養新的出口與就業增長點。該研究所並稱,北京當局希望藉由政策驅動形成規模效應,進而在全球新興產業競爭中佔據優勢。「北京視該領域爲確立國際市場主導地位的重要手段,其影響不僅限於經濟,還涉及地緣政治。」
人才方面,大陸已有27所大專院校新設低空經濟相關專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院校開設智慧空中交通管理課程,未來十年預期將創造百萬級高薪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