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嫦娥6號成功奔月 展開世界首次「蟾宮挖寶」

大陸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螢幕顯示,嫦娥6號着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着陸月背的模擬動畫畫面。(新華社)

據新華社消息,大陸嫦娥6號着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2日清晨成功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着陸區,開啓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採集任務,即將「蟾宮挖寶」。

消息稱,自5月3日發射入軌以來,嫦娥6號探測器經歷了約30天的奔月之旅,在經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等一系列關鍵動作後,完成了世界矚目的「精彩一落」。

相比於降落在月球正面,降落在月球背面可謂環環相扣、步步關鍵。特別是此次任務的預選着陸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落差可達10多公里,好比要把一臺小卡車成功降落到崇山峻嶺中,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輕心。

「漸次剎車」減速接近月表—着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實施動力下降,搭載的7500牛變推力主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降爲零。其間,組合體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

「火眼金睛」選擇理想落點—着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透過視覺自主避障系統進行障礙自動檢測,利用可見光相機根據月面明暗選擇大致安全點,在安全點上方100公尺處懸停,利用雷射3D掃描進行精確拍照以檢測月面障礙,最終選定着陸點,開始緩速垂直下降。

「關鍵緩衝」確保安全落月—即將到達月面時,發動機關閉,利用緩衝系統保障組合體以自由落體方式到達月面,最終平穩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

月揹着陸時間短、難度大、風險高,放眼世界也僅有大陸的嫦娥4號探測器曾在2019年初成功實現月背軟着陸。此次嫦娥6號不僅要實現月背軟着陸,更將按計劃採集月球背面的月壤,「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2004年,中國大陸探月工程正式批准立項。從嫦娥1號拍攝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4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從嫦娥5號帶着月壤歸來,再到如今嫦娥6號即將月背「挖寶」,大陸探月工程不斷刷新人類月球探測的紀錄。

消息指,後續着陸器將進行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狀態檢查與設置工作,隨後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背採樣工作,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實現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同時,本次任務還將開展月球背面着陸區的現場調查分析、月壤結構分析等科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