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7月CPI持平 PPI續減近2年最低
大陸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與上年相比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方面,年減3.6%。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七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上年相比持平;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年減百分之三點六,爲近兩年最低,凸顯大陸內需低迷和持續的貿易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的影響,通縮揮之不去。
大陸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CPI與上年相比持平,主要受上年同期食品價格基數較高影響,食品價格與上年相比下降百分之一點六,影響CPI下降約零點二九個百分點。不過,暑期出行旺盛和能源價格上漲對非食品項帶來較強支撐,提振消費政策疊加低價競爭治理也初見成效。
然而,七月核心CPI(扣除對物價較爲敏感的能源及食物)與上年相比上漲百分之零點八,漲幅連續三個月擴大。
界面新聞報導,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部門總監馮琳表示,七月「反內卷」政策升溫,汽車「價格戰」受到進一步約束,以舊換新政策還會對覆蓋範圍內的家電、電子產品價格形成重要支持。不過,受消費信心不振等影響,當前工業消費品價格整體上仍然較爲低迷。
馮琳預計,八月CPI與上月相比將保持正增長,與上年相比或在負百分之零點二左右,物價水準偏低格局會延續。
路透報導,大陸PPI已連續兩年多下降,昨天公佈的數據表明,應對價格競爭的早期努力尚未取得成效,通貨緊縮壓力促使中國政府着手解決關鍵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
馮琳表示,考慮到下半年出口下行後,會對境內工業品價格帶來新的下行壓力。不過,在去年同期基數下行,「反內卷」政策限制部分行業產能釋放等影響,下半年PPI降幅有收窄趨勢。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爲,PPI在今年實現轉正的難度較大。一方面美國關稅衝擊將導致境內出口面臨回落壓力,加上相關行業面臨一定產能過剩壓力,出口行業價格下行風險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