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6省地震局一把手「大地震」 提升科技防災+加強中央協調地方
▲四川汶川大地震依舊是大陸最痛的自然地質災害。(圖/視覺中國)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應對近年地震活動頻繁,強震、餘震與地質災害,以及提升防災體系,大陸地震局近日密集調整多個省級地震局一把手,涉及廣東、河南、河北、遼寧、陝西、吉林等多個重點省份,幾乎都是70後。這波人事更替不僅反映大陸中央對防災體系的高度重視,也凸顯地震監測與預警工作正向更高層次的科技化、專業化方向推進。
陸媒《澎湃新聞》報導,7月下旬至7月底,大陸地震局陸續宣佈多省地震局長職務調整,規模罕見。此次一氣調整的六位新任地震局長,幾乎皆來自其他省份調任,具備豐富的地震應急管理與地質監測背景。
這波人事異動,代表中國地震防災系統進入新階段,藉由跨區域專業調配與技術融合,提升地方應對災害的能力與反應速度。
六省地震局人事異動概況:
廣東省地震局新任局長爲原遼寧省局長楊振宇(1976年生,研究生學歷),接替孫佩卿。河南省地震局由原陝西省局長劉晨(1968年生,理學碩士)接任卓力格圖職務。河北省地震局迎來原新疆地震局副局長鄭黎明(1969年生,高級工程師)接任局長。遼寧省地震局新任局長爲原吉林省地震局長翟彥忠(1973年生)。陝西省地震局則由原四川省副局長杜斌(1976年生,工程碩士)接任。吉林省地震局新局長爲原遼寧省副局長趙廣平(1979年生,碩士學位)。
上述人事變動由大陸地震局黨組統一主導,並由人事教育司分別在各省地震局召開宣佈大會,部分人事由地震局副局長親自出席宣佈。
▲除了科技防災,中央與地方如何完美協調也是關鍵。(示意圖/視覺中國)
據瞭解,應急管理部管理的大陸地震局負責管理全大陸地震工作,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地震局實施以地震局爲主的雙重領導,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管理與計劃財務體制,指導省級以下地震工作機構的工作。
近年大陸地震頻率明顯上升,尤其在華北、華中與西南等地地震帶,災害風險與日俱增。近年,西藏、甘肅、四川、雲南、陝西、河北等地接連發生不同程度地震,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羣震現象。
這種地震活躍態勢,地方地震局不再僅是監測單位,更是綜合應急機構的前線中樞,需同時處理預警發佈、羣衆安置、災情統計與專業研判等任務。
此次跨省調配地震局局長,體現「資源下沉、經驗交叉」的人事邏輯,提升地方應變能力,減少地方治理盲區。
過去地震預警主要依賴傳統地質探測與人工數據判讀,如今大陸正積極推動「智慧地震監測系統」,融合互聯網、大數據、AI演算法與5G傳輸,提升預警時效與精度。
例如在四川與雲南,預警時間最短已可提前數秒至十數秒,雖然有限,卻足以讓高鐵緊急停車、學校師生就地避難或自動切斷高風險設施電力。此次新任官員多數具備技術背景,預示未來地震局將不只是行政機構,更是「科技+應急」的融合型單位。隨着災情複雜度上升,如何協調中央與地方角色,也成爲地震工作制度演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