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22城機器人企業破萬 深圳領跑

大陸自年初人形機器人在春晚一舞爆紅以來,機器人產業已屢次登榜熱搜「C位」。天眼查平臺統計數據顯示,全大陸共有廿二座城市轄內集聚超過萬家機器人企業,其中深圳領跑「機器人第一城」。

廿一世紀經濟報導指,大陸東部城市體量優勢明顯,深圳、廣州、上海三城集聚機器人企業數量分別達到六萬五千多家、五萬三千多家和四萬五千多家,領跑全大陸。北京、蘇州兩市緊跟在後,轄內機器人企業數量均突破三萬家。

深圳、廣州二城再加上工業重鎮東莞,三座城市讓去年廣東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超過廿四萬臺(套),年增百分之卅一,連續五年居全大陸第一,佔全大陸市場總量的百分之四十四。

廣東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科學家戈燕紅表示,廣東擁有從AI晶片、感測器到整機制造的完整產業鏈,以及超大城市羣提供的豐富應用場景,這些都構成了企業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獨特優勢。

除珠三角外,長三角城市也在機器人產業板塊交出亮眼表現,分別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合肥五城躋身全大陸「機器人之城」前廿強。以北京、天津兩市爲代表的京津冀也在機器人產業賽道擁有一席之地。

據國際數據公司(IDG)發佈的全球與大陸機器人市場規模預測數據,到二○二九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四千億美元(新臺幣十二兆元),其中大陸市場將佔據近半市佔。

另,宇樹科技執行長王興興昨在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說,他在二○二二年前堅決反對做人形機器人。然而,隨着以ChatGPT爲代表的AI技術突破,客戶直接下單的需求促使宇樹科技轉向人形機器人研發。

快科技報導,王興興認爲,未來二到五年智慧型機器人技術重心是統一端到端智慧型機器人大模型,更低成本、更高壽命的硬體,超大批量製造,以及低成本、大規模算力。他表示,未來幾年,人形機器人出貨量每年翻番,如果有更大的技術突破,甚至未來二到三年突然一年出貨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也有可能。

王興興說,智慧型機器人最關鍵挑戰是「具身智慧型機器人大模型」,模型的發展仍然比較緩慢、架構不統一,尚未出現重大突破,類比AI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還處於「ChatGPT誕生前的一到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