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054B隱形護衛艦秀「38秒炮火四射片」 !張競曝致命問題

中方海軍最新型054B隱形護衛艦首艦「漯河」號近日首度在黃海蔘加了官方實戰訓練。(中國軍號)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最新型054B隱形護衛艦首艦「漯河」號,日前首度在黃海蔘加了官方實戰訓練,這艘今年1月才服役的新艦,象徵中國大陸持續推進海軍現代化努力的重要一步。對此,前海軍中權軍艦艦長、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17日就表示,「明知道是在鏡頭下拍攝作秀,還有這麼多掉渣問題,共軍漯河艦以及文宣單位還有很大努力空間」,引發討論。

張競在看完中共官方公佈的38秒影像後點出,「漯河艦射擊H/PJ-87型單管100公釐艦砲以及H/PJ-11型11管30公釐艦砲(亦稱1130近防砲)時,在退殼口附近甲板皆鋪設保護膠墊,在H/PJ-87型單管100公釐艦砲靠右舷甲板護墊外圍,更加設攔殼網」。張競直言,基本上會有此種設置,證明前兩種火砲退殼後,再從拋殼口拋離砲體時,所拋出彈殼可能撞擊毀傷甲板覆蓋物,因此特別鋪設保護膠墊與攔殼網;這在各國海軍是經常性作業模式,顯然解放軍海軍亦遵循此種保護措施。

張競說,影片在第13秒與第19秒所顯現下達火砲開放令時,共出現兩段影像資料,請注意下達開放令者之階級以及其仍兼任操控臺操作手,其實就可理解到這是刻意擺拍;同時操控部位艙間燈光亦不適合操作手監看操控臺銀幕與儀表顯示,因此更可證明這段影像是刻意擺拍攝製。張競強調,特別是在第19秒處,在操控臺側面艙間隔堵壁面,居然出現那具讓人感覺份外突兀風扇,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段不到兩秒鐘影像,比較可能是剪接岸置教練儀室內場景,而不是漯河艦真實艙間配置實景。

張競還點出,在溫度足以凍壞人的武器管制艙間或是戰情室內,居然要裝置風扇幫助降溫?這讓張競質疑,「假若艙間內溫度到達此種程度,操控臺還會不過熱嗎?假若操控臺不能維持適當工作溫度與溼度,其可靠性與穩定性將是如何?假若最先進054B隱形護衛艦關鍵操控艙間,居然要靠隔堵壁面裝設風扇協助保持溫度,請問其艙間設計與操作環境控制水準如何?」

而海上整補作業,在漯河艦與綜合補給艦實施橫向整補階段,漯河艦前段右舷主甲板面並未見到任何纜索,更未見到攜帶撇纜槍之撇纜槍手。張競認爲,「唯一合理解釋就是完全由綜合補給艦發射撇纜槍,然後送出引繩與距離繩,然後漯河艦受補部位人員將距離繩分離,繼續拉入引繩與引纜,最後將支撐油管與水管之高纜架設完畢。」

而在影片第26秒處,張競說,最右側戴紅工作盔人員配備望遠鏡,顯然是整補站指揮或是督導,但持有對講機者卻在左端前排戴白色工作盔,同時在整補站未見到任何配備艦內通信系統之電話手,「顯然整補站與駕駛臺通聯主要是經由手持對講機,此對作業通信保密來說,到底合適不合適?確實存在討論空間。」

張競也分享在他服務艦隊期間,在無線電保持靜默狀況下,完成海上整補與加油作業次數不知凡幾;白天駕駛臺靠旗號,補給艦整補站靠手旗完成與受補艦整補站通聯,夜間靠燈號或是桅頂難視燈通聯,補給艦與受補艦整補站以九孔燈通聯,「在我這輩海軍來說,這種磨練有其無可取代價值;那都是先輩付出血淚生命代價所獲得教訓,視覺通信是傳統海軍戰技,不會也不應被科技進步而淘汰。」

張競更點出影片的第27秒,可以見到漯河艦艦艏最前方配置人員,其職責爲艦艏瞭望抑或是艦艏救生手,假若是艦艏瞭望,其應配備望遠鏡,假若是救生手,其應配備有救生圈。假若整補站在作業過程中有人員落水,在艦艉配備救生手,會比在艦艏配置救生手更合理。對比影片第37秒所出現距離繩相對於整補站位置,在漯河艦此端亦未到達艦艏,因此此位配置於艦艏人員亦不應是距離繩手;其部署職能值得探討。

張競針對影片的最後,播出看來是漯河艦與綜合補給艦實施縱向油料補給畫面,但依據影像記錄第34秒綜合補給艦艦艉所釋出油管尚在海面漂浮,而第35秒漯河艦整補站設置在主甲板左舷前段,人員部署就位凌亂無序狀況判斷,漯河艦應當僅有實施受補艦就位運動,但卻未實際撈起加油裝具,真正實施接合與加油作業。「當實施受補艦運動接近補給艦階段,第35秒至第36秒漯河艦主甲板前段左舷整補站舷邊已備便碰墊,但是並未置放,人員站姿散漫,顯然光演練艦體運動接近但整補站卻不實作,還是沒辦法讓作業人員繃緊神經全神貫注」。

最後張競也說,「總而言之,明明知道是在鏡頭下拍攝作秀,還有這麼多掉渣問題,共軍漯河艦以及文宣單位還有很大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