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引領 主幹支撐 青少年賽事體系爲足球強基固本
今年的十五運會足球賽場上,上海U18女足小花登上最高領獎臺,展現了新生代女足球員的青春風采,贏得無數球迷喝彩。今年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足球項目與全運會足球U18組合並舉辦,青少年足球龍頭賽事因此吸引了更多人關注的目光。
近年來,在體育總局、教育部、中國足協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足球賽事體系改革工作蹄疾步穩。從創辦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到聯合發佈全國青少年足球競賽日曆,再到優化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競賽體系,這一系列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正在讓龍頭賽事的引領作用、主幹賽事的支撐作用得到更好彰顯。
去年,體育總局、教育部共同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來自傳統體校、普通學校、社會力量運動員的同場競技成爲運動會的最大亮點。從各代表隊組隊情況看,三大球人才培養逐步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體校隊伍、職業俱樂部梯隊仍是三大球項目後備人才的主要來源,校園隊伍、社會力量已成爲強力補充。當時女足決賽場上最光彩奪目的“鏗鏘玫瑰”來自遼寧,遼寧女足戰勝山東女足奪得冠軍。男足決賽中山東隊戰勝上海隊,成爲首屆賽會的男足冠軍。
今年三大球運動會足球比賽與十五運會U18年齡組合並舉辦,以後將以每年一屆的頻次舉辦,從而引導各地有針對性地儲備U15-U18這4個關鍵年齡段的青訓隊伍,滾動培養、壓茬推進,改變過去以4年爲週期的培養模式,有效夯實後備人才基礎。在今年已經結束的十五運會女足U18組決賽中,上海隊戰勝江蘇隊奪冠。十五運會男足U18組預賽上月底結束,決賽階段的比賽將於10月在深圳舉行。從已經結束的前兩屆三大球運動會女足賽事來看,兩屆賽事的決賽隊伍全然不同,有效發揮了對不同地區女足後備人才培養的引領帶動作用。
在龍頭賽事發揮引領作用的同時,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以下簡稱“中青賽”)作爲當前我國青少年足球賽事體系中的主幹賽事,正成爲越來越多青少年球員競逐夢想的舞臺,爲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髮揮支撐作用。
中青賽始於2022年,是融合多種機制和多種形式的足球系列賽事。首屆中青賽在全國設置了45個賽區,設男、女各9個競賽組別,學校、體校、俱樂部青訓梯隊、社會青訓機構球隊均可參賽。作爲我國覆蓋面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全國性青少年足球賽事,中青賽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三年來,中青賽的發展穩中向好,在覆蓋面、參賽規模、競爭力和影響力等方面不斷提升。已經代表國家隊比賽的王鈺棟、劉誠宇,在今年中超聯賽嶄露頭角的楊銘銳,以及更年輕的艾比布拉等新生代球員都通過中青賽的舞臺獲得非常寶貴的鍛鍊和成長機會。
在三年前的首屆中青賽U15男子組比賽中,大連隊一路打到半決賽。作爲大連隊隊長的楊銘銳,切身感受到這種高質量比賽機會的價值所在,並從中受到激勵,種下夢想的種子。楊銘銳說:“我希望能打更多這樣的高水平比賽,我每天都認真訓練,就是想盡快地進入一線隊和國家隊。”2025年3月29日,不到18歲的楊銘銳迎來中超聯賽首秀,成爲中超第一位得到出場機會的2007年齡段球員。
當然這項年輕賽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在改革中不斷突破卡點,拓展發展空間。今年4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球協會聯合發佈《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組織工作方案》。新版方案以“強基固本、提質增效”爲核心目標,在省級預選賽與全國總決賽之間增設“大區賽”層級,將全國劃分爲六大賽區,形成“省級預賽―大區賽―全國總決賽”三級競賽鏈條。與三年前的版本相比,新版方案辦賽理念從“擴數量”逐步向“增質量”轉變,增加大區賽賽制既是基於我國幅員遼闊的特點,也是出於賽事體系本身的考慮,同時參考了國際經驗。
增設大區賽不僅有助於增加參賽球隊數量,而且更便於球隊就近參賽,降低交通成本。通過名額分配和篩選,各大區進入全國總決賽的球隊水平將更高,這可以進一步提升比賽質量。此外,中國足協正着力推動建設包括國家青訓中心、大區青訓中心在內的五級青訓中心,致力於未來將青少年賽事、球員培養、教練員培訓等工作通過大區進行統籌,參照法國、日本等國家大區青訓中心的建設經驗,可以更好地提升青訓體系建設的效果。
新版方案還明確了主教練證書級別。擬從2027年1月1日起,男子初中年齡段U13、U15組全國總決賽參賽球隊主教練應至少持有亞足聯/中國足協B級教練員證書和有效期內的執教執照。男子高中年齡段U17組全國總決賽參賽球隊主教練應至少持有亞足聯/中國足協A級教練員證書和有效期內的執教執照。在中青賽發展的初始階段,賽事以擴大參賽人口規模作爲主要目標,對於學校代表隊教練員的資格准入條件設置得相對寬鬆。伴隨賽事的不斷成長,對各個年齡段教練員的執教能力和專業水準提出了更高要求。設定主教練證書級別要求,目的就是進一步推動提升教練員水平,驅動賽事整體質量邁向新的高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青賽競賽設計的基本原則中,加入了賽風賽紀管理要求,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足球競賽作爲培養青少年規則意識和道德規範的有效途徑,營造風清氣正、公平公正的競賽環境。(轉自7月23日《中國體育報》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