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人文系列著作出版 全景展現地域文化魅力
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沈文輝)近日,由隴南市委宣傳部主編的“講好隴南故事”系列叢書之隴南人文系列著作正式出版。這套凝聚着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及社會各界對隴南文化建設心血的叢書,歷時三年多精心打磨,不僅是對隴南地域文化的一次系統梳理,更旨在助力隴南人文社科人才成長,催生更多精品力作。
系列著作以隴南地域歷史文化爲根基,全方位涵蓋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間音樂、傳統節令、古鎮古村、縣域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隴蜀古道、隴南文學等多個領域,堪稱近年來全面展現隴南人文社科成就的標誌性作品。整套著作包括《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隴南文學與文化研究》《隴蜀道上的古村落》《長道古鎮》《西和民俗錄》《隴南民間音樂》《再造江南:隴南歷史地理論文集》七部,每部各有側重又相互呼應,共同構築起隴南文化的立體畫卷。
值得關注的是,系列著作特別邀請何勝江、李強、程度、周劍初、倪進祥、李逸峰、董瑋等全國著名書法家題寫書名,並搭配諸位先生的封底篆刻,筆墨與金石交相輝映,成爲整套作品的一大藝術亮點。
《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系統梳理了隴南非遺的整體風貌,詳細闡述其類型、特徵、表現形態及保護價值,回顧了市縣(區)相關部門通過申報各級非遺項目與傳承人、建設展示館和傳習所、舉辦節會、媒體宣傳等方式活化非遺的實踐,深入分析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針對性保護對策,兼具資料價值與現實指導意義。
《隴南文學與文化研究》由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顧問、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盧盛江教授作序,聚焦隴蜀地域(含隴南)文學與文化研究,是近二十年來學界在隴蜀古道文學文化研究領域的新突破。全書秉持“論必有據,言必有本”的治學精神,概念規範、觀點新穎,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與收藏價值。
《隴蜀道上的古村落》歷經十餘年田野調查,對隴南境內隴蜀道沿線47個文化底蘊深厚、地域特色鮮明的傳統村落進行全面記錄,爲隴南地域文化研究及隴蜀古道申遺提供了科學可信的基礎資料。該書由馮驥才、苑利等著名民俗學者擔任顧問,參照《村落民俗普查提綱》並結合隴南實際編撰,通過文字、攝影、攝像同步記錄,立體呈現村落民俗、民間藝術等文化遺產,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提供了可靠依據。
《長道古鎮》由中國民協副主席邱運華等作序,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還原歷史文化名鎮的原貌與內涵。全書按中國民協古鎮編輯體例,涵蓋遠古歷史、農耕文明、傳統技藝、飲食民俗、民間信仰、人物故事等內容,文字樸實生動,圖片鮮活立體,全方位展現了長道古鎮的歷史人文與生態環境,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珍貴資料,也是文旅融合的生動宣傳載體。
《西和民俗錄》收錄15篇文章,聚焦乞巧、春節、喪葬、廟會等民俗事項,彰顯了西和縣深厚的民間文化積澱與非遺保護成果。作者通過長期親歷觀察與田野調查,以第一手資料保障了內容的“本真性與整體性”,正如民俗專家李子偉在序言中所言,該書爲多學科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素材。
《隴南民間音樂》是全面推介隴南民間音樂的力作,作者團隊耗時三年多深入鄉村,收集整理近千首作品,精選三百餘首編入書中,涵蓋民歌、禮俗音樂、戲曲音樂、民間樂舞等類別,如同展現隴南音樂的“百花園”,讓最純真的鄉音得以傳承。
《再造江南:隴南歷史地理論文集》收錄2014年至2024年間撰寫的18篇論文,結合新發現的寫本、碑刻與傳統史料,分《再造江南》《康縣風華》《讀史札記》三編,對隴南歷史地理、民間傳說、飲食風俗等進行了開創性探討。
這套凝聚心血的系列著作,是隴南歷史、民俗、人文的集大成之作,既歷練和檢閱了隴南社科人文人才隊伍,也總結與展示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作者羣體涵蓋高校與中小學教師、文化領域行政幹部,既有八十多歲的老者,也有九零後青年,充分體現了隴南文化傳承的代際接力。其出版對於挖掘、保護、宣傳隴南地域文化具有深遠意義,爲“講好隴南故事”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踊躍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