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光地產高層再現震盪 副總裁沈力男離職

來源:焦點財經

一直想要“去家族化”的龍光地產(03380.HK),今年的高管震盪愈發頻繁。

6月16日,焦點財經從不同信源獨家獲悉,龍光地產副總裁沈力男已經離職,這也是繼吳劍、傅明磊、馮徵之後今年再度出走的高管。有知情人士告知了沈力男最近的動態:“目前,正在休假中。”

沈力男現年54歲,爲晚清大臣沈葆楨後代,畢業於南京大學新聞專業,曾任江蘇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福州晚報週末部主任、福州日報編委、福建工商時報總編。後從媒體辭職下海,曾在泰禾任職9年。

2009年6月至2016年3月任泰禾集團品牌部總經理,2016年升任泰禾集團副總裁,主要負責泰禾文化與院線業務。離職前,沈力男短暫負責過泰禾集團文旅板塊。2018年,沈力男離開泰禾加盟龍光地產。

在加盟龍光地產時,沈力男透露,自己非常想有一次在珠三角工作的經驗,而總部位於深圳的龍光地產恰好大力佈局粵港澳大灣區,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對於龍光地產高管離職頻繁的現狀,有業內人士稱,龍光地產是一家家族色彩濃厚的房企。一方面,爲了企業發展不斷引進職業經理人,另一方面,老闆紀海鵬存在對職業經理人不信任、不放權的問題。此外,不可避免的是,職業經理人加盟龍光地產,也有“水土不服”的現象。

千億房企難逃職業經理人“閃離魔咒”

焦點財經梳理髮現,目前龍光地產董事會名單中,55歲的老闆紀海鵬任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執行董事還有50歲的肖旭、賴卓斌及51歲的鐘輝紅,32歲的非執行董事紀凱婷,以及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賴卓斌還擔任龍光地產行政總裁,財務總監;肖旭擔任執行董事,副總裁,紀凱婷爲紀海鵬的女兒,另外獨立非執行董事分別爲廖家瑩、張化橋、蔡穗聲。

龍光地產由潮汕商人紀海鵬創立於1996年,2013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是一家以住宅開發爲主的一體化物業發展商,開發產品爲主要針對首次置業人士及改善型置業人士的住宅物業項目。

龍光早年以基建工程起家, 2003年拿下深圳寶安西岸地塊開啓了異地擴張,深圳開發過幾個項目之後將精力轉移至南寧、廣州、珠海、佛山、惠州等城市,2014年攜重金再次殺入深圳土地市場。2020年龍光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約1206.9億元,同比增漲約31.9%,作爲千億房企勢頭可謂十分猛烈。

龍光地產的迅速發展與不斷引進人才密切相關,只是“鐵打的陣營流水的兵”,龍光地產高管“閃離”率一直被業內詬病。

有知情人士曾公開表示,與佳兆業主席郭英成一樣,龍光紀海鵬常年居住在香港,對公司的管理和掌控通過每日視頻會議。

今年新年之際,龍光集團發佈董事變更公告,吳劍因決定投入更多時間處理個人事務,辭任龍光集團執行董事及所有職務。吳劍原來是融信集團二號人物。於2019年8月加入龍光集團擔任執行副總裁,2019年9月12日成爲龍光集團執行董事。

吳劍加入龍光集團後,彼時龍光集團主席紀海鵬的胞弟紀建德辭任行政總裁,由賴卓斌接任,龍光集團宣稱要實現“去家族化”,由職業經理人擔當要職。只是,職業經理人的離職並沒有“去家族化”而減弱。

無獨有偶,今年4月原龍光執行總裁傅明磊離職,履新寶龍地產,傅明磊從1998年加盟萬科,是有名的地產老將,加盟龍光16個月選擇離開。跟傅明磊同期加入龍光的馮徵原綠城集團CFO也已經離開。此外,龍湖副總裁胡浩也在加入龍光一個月之內選擇了離開。

再往前倒推,2020年年初,地產開發集團副總裁田文智、商業地產集團總裁陳嵩泓都從龍光離職。

其中,田文智不到3個月選擇離職,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其壓根就沒有過試用期;陳嵩泓在加入龍光地產之前爲復地集團副總裁;前任龍光商業地產總裁毛偉東加盟龍光地產只有11個月;此前從佳兆業集團跳槽至龍光地產深圳區域公司任副總經理的王家標,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後也重回佳兆業;2019年3月,從龍湖帶着光環而來的胡浩,在龍光高級副總裁的座位上僅1個月就選擇離職。

再往前一些,龍光地產更高層位置的離職經理人是陳觀展,他於2017年7月17日加盟龍光地產,到2018年1月底離職,其在龍光地產任執行董事、龍光地產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一職不足半年,此前他是香港新世界發展(00017.HK)執行董事兼聯席總經理。

4月初,朱劍敏、王峰入職龍光集團,擔任龍光集團副總裁。朱劍敏曾在碧桂園擔任副總裁分管品牌,後調入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王峰曾任泰禾集團助理總裁、設計中心總經理,後加盟大發地產任副總裁。

“地王收割機”今年劍指1600億目標

儘管過去幾年,龍光網羅了行業之中不少“明星經理人”,但最終離去的人不在少數,龍光也沒有擺脫在經營、人才管理上面的路徑依賴。

龍光一直被業界詬病“過於依賴大灣區”、銷售區域集中度依舊較高,全國化進程一直並不順暢。2020年年報顯示,龍光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約1206.9億元,同比增漲約31.9%;總銷售面積約爲745.2萬平方米,平均售價爲15637元/平方米,合約銷售主要來自大灣區及大西南區域。

土地儲備方面,2020年龍光集團總土儲面積達到7200萬平方米,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土儲佔比85%,一二線城市土儲面積佔比93%。期內,集團首進上海、寧波、南京、溫州,持續加倉蘇州、嘉興等城市,圍繞長三角都市圈深化戰略佈局。

傅明磊的入職曾被認爲龍光加快在華東地區的擴儲的佈局。彼時,2019年,龍光集團銷售額達到992億元,距離“千億俱樂部”只差臨門一腳。就今年來看,龍光擴儲拿地的速度更加激進。

今年5月,經過激戰將近兩個小時,舉牌超過190輪,龍光擊敗萬科+特建發的聯合體搶到深圳“地王”。6月8日,成都集中供地第二天,龍光集團拿下天府新區鹿溪智谷片區的2宗地;6月15日,龍光以總價14.12億元,摺合樓面價2萬元/㎡元拿下斬獲南海大瀝宅地。

事實上,“潮汕”老闆紀海鵬曾憑藉深圳拿地豪賭“時運”。過去數年間,龍光在深圳龍華、光明乃至前海搶下多宗“地王”。

重倉粵港澳大灣區的龍光地產,曾在2014到2016年間在深圳公開土地市場砸下300億元;2018年年龍光地產總計耗費約100億元,併購了位於深圳華僑城片區的原康佳廠房地塊,建設新總部大樓。

2014年12月,龍光以總價46.8億元拿下位於深圳市龍華白石龍區域的A802-0305號住宅用地,摺合樓面地價2.51萬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85.3%;2016年,龍光再度刷新紀錄,其以140.6億元拿下深圳市光明新區一商住混合用地塊,是當年的總價地王。

幸運的是,在龍光集團管理層頻繁變動前,龍光實現了2020年的銷售目標,而當年龍光地產“三道紅線”全部達標。

年報顯示,2020年,龍光集團全年實現權益銷售額1206.9億元,同比增長31.9%,超額完成年度1100億元權益銷售目標,增速在TOP20房企中位居前列。

管理層曾稱,今年龍光的銷售目標是1600億。未來4年,龍光計劃把佈局的城市從24個拓展到47個,銷售額突破3500億。 龍光集團計劃在未來三年繼續保持穩健的增長節奏,權益銷售目標年均增長20%,按此計算2021年權益銷售規模將達到1448億元。

增加儲備糧是其戰略中必走的一步,而如此激進的全國擴張步伐,不免讓人會聯想到如今泰禾及藍光的前車之鑑。

事實上,爲了增加土儲,龍光開年便頻繁發債。今年年初,龍光集團成功發行7年期美元票據,刷新年期票息雙紀錄;今年4月,龍光集團公告稱,擬發行3億美元於2025年到期年息4.25%的優先票據。

如今,職業經理人頻繁離去,作爲房企“人”“財”“地”三要素中首當其衝的一項,大規模納儲是否會彌補人才方面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