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又變樣了,舊日繁華還能重現嗎?

隆福寺地區升級改造又有新進展!

近日,東城區印發《隆福寺園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隆福寺二期將於今年整體亮相。到2025年,隆福寺將打造成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協調共融的文化新中心。

隆福寺一期的更讀書社已成爲京城知名網紅打卡地。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有句老話兒說:“南有夫子廟,北有隆福寺。”始建於明朝1452年的隆福寺,曾是京城一等一的繁華之處。

1936年3月拍攝的隆福寺萬善正覺殿

《乾隆京城全圖》中的隆福寺。這座大廟前臨丁字長街,長街向南直通朝陽門內大街,向東西分別通向東四北大街和皇城東牆。這三條大街上各有一座牌坊,標誌着隆福寺的皇家身份。

隆福寺慈天廣覆殿

1931年隆福寺山門前打着雙語招牌的鑲牙鋪

可惜1901年隆福寺裡的喇嘛用火不慎,把隆福寺燒燬了。廟雖然沒了,但廟市依然火爆。

據統計,上世紀30年代,隆福寺廟市共有商販946戶,營業面積達1萬3千多平方米。攤位從廟裡一直延伸到神路街、隆福寺街和現在的東四西大街。

熱鬧非凡隆福寺廟市

隆福寺廟會上游人在看拉洋片。

隆福寺廟會雜貨攤

一些南方船工順便搭運土特產也放到隆福廟會上出售。

隆福寺距離曾經的北京貢院不遠。各地來京趕考的舉子絡繹不絕,漸漸地這裡的書肆興盛起來。清末民初,隆福寺有30多家書肆,甚至能跟南城的琉璃廠相媲美。書店裡不但賣書,還能淘到價格低廉的珍本、孤本。

據說當年胡適在北大當教授的時候,曾經對學生們說:“這兒距隆福寺很近,你們應該常去跑跑。那裡書店的掌櫃的不見得比大學生懂得少。”

1951年,政府部門把隆福寺一帶的浮攤兒、遊商安排到隆福寺的空地上,並改建成常年營業的“東四人民市場”。

東四人民市場建在老隆福寺前門和第二道大殿之間,第二道大殿到第三道大殿之間改建成辦公用房和倉庫。後來,市場東邊又蓋起了東四小劇場和電影院。除了電影,還演曲劇和雜技。

上世紀80年代,在東四人民市場的基礎上蓋起了隆福大廈。大廈裡安裝了當時還是稀罕物的電動扶梯,着實在京城火了一把。

當年的隆福大廈

沒想到,1993年的一場大火把隆福大廈燒了個精光。 據說,當時北京市消防局先後調往火場7箇中隊,86輛消防車和828名消防警員。且由市消防局領導帶領戰訓處3名處長和2名支隊領導組成突擊隊,分別向舊樓2、3層燃燒最猛烈的火點進攻,組織水槍形成密集射流,強行向火場深處挺進20餘米。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隆福寺大火目擊記》還獲得了中國廣播電視優秀節目一等獎:

1998年國慶節前,經過整修的隆福大廈重新開業。但1993年的那場大火不但燒掉了大廈,似乎也燒掉了隆福寺地區當年的人氣兒。隆福寺地區不論是改成小吃街,還是電子市場,始終聚不起人氣兒來。

1998年國慶節前,經過整修的隆福大廈重新開業。

1999年,隆福寺周圍成爲了北京市民消暑納涼的好去處圖。

2003年的隆福大廈。

2012年起,東城區對隆福寺地區啓動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園區採取片區式更新,分三期改造。2019年,7.5萬平方米的一期蝶變亮相,成爲一個融合了城市書房、美術館、藝術街區、共享辦公等的全新文創生態空間。

隆福寺一期設置了美術館、共享辦公等功能區,目前辦公空間已經吸引不少企業入駐。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隆福寺地區升級改造圖。

二期主要圍繞地鐵織補地塊開展區域建設,包括隆福寺東院、隆福寺南坊及長虹影城項目。 目前,隆福寺南坊、東院結構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位於隆福寺街75號、西鄰隆福大廈的長虹影城正在開展室內裝修,改造總建築面積7207平方米,包含飛行影院、“走入中國”、文創實驗區三大功能區,人們將來此體驗大片觀感。

根據《方案》,隆福寺二期預計今年整體亮相,並同步開展招商,促使隆福寺項目一、二期形成聯動。隆福寺一期大約有40個商戶,二期將引進200多個商戶,帶來更豐富的業態和內容。今年隆福寺將引入一批重點商戶,繼大麥沉浸式劇場落戶後,笑果文化將力爭上半年開業,野有趣、福氣小菓等重點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希望隆福寺地區,再現繁華盛景!

圖 | 文物出版社、北京日報圖片庫、李哲等

文 | 黃加佳

編輯 | 張小英 楊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