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相連看珠海 從歷史文化走向未來城市
珠海博物館與城市規畫展覽館一體成型,外觀設計宛如「龍鳳呈祥」,成爲珠海地標性建築。(黃慕斌攝)
珠海博物館「珠海歷史」展廳中,重現古代漁民生活場景,讓參觀者身臨其境。(黃慕斌攝)
在珠海,一對彼此相連的建築特別引人注目。珠海博物館與珠海規劃展覽館,從設計之初就被賦予「鳳」與「龍」的寓意:一館回望歷史文化,一館展望城市未來。這樣的空間設計,既象徵承載與飛躍,也折射出珠海在大灣區格局中的城市定位。
珠海博物館新館自2020年啓用,館內基本陳列涵蓋《珠海歷史》、《傳統藝文‧民俗文化》、《共同的記憶》等展區,從六千年前的島民生活,到近代漁港的繁盛,文物與場景復原串起了珠海的成長脈絡。其中「海洋紀事」展區格外突出。舟筏圖像、漁具模型與沿海貿易文物,凸顯珠海與大海的密切聯繫。走進民俗展廳,舞龍、花轎、漁燈等陳設,則讓嶺南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空間中延續。
與博物館比鄰而建的規畫展覽館,則以未來爲題。透過多媒體互動、沙盤與模型,展館核心環繞「國際、活力、人文、美麗、智慧、幸福」六大主題,清晰描繪珠海的發展藍圖。在交通展區,展示「雙港、四軌、四橋、八橫十一縱」的基建佈局,展現珠海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雄心。生態專區中,紅樹林保護、沙灘修復與溼地治理,體現「還綠於城、還海於民」的治理理念。智慧展區更將宏觀願景落實到日常,從政務數位化到交通即時監控,乃至社區物業平臺,讓市民生活更高效便捷。
雖然展館主題各異,記者走訪發現,兩館卻在精神上相互呼應。博物館回答「我們從哪裡來」,規畫展覽館則勾勒「我們要到哪裡去」。這種「同場對話」的設計,讓珠海同時展現文化厚度與現代格局。建築上的「龍鳳相連」,正是城市思維的隱喻:既要守住文化根脈,也要擁抱前瞻發展。
館方人員介紹,「文化是根,提供市民歸屬與認同;交通與產業是骨架,支撐城市能級;生態與智慧治理是保障,落實日常生活品質。」面對大灣區城市羣的激烈競爭,珠海並未單靠速度,而是選擇以「文化奠基、藍圖驅動、生態並行」來塑造獨特定位。
博物館記錄了珠海的文化脈絡,規劃展館則描繪了未來的城市藍圖。這種「過去與未來」同框的設計,讓珠海在大灣區城市羣中展現出清晰的發展格局─既有文化沉澱,又具戰略視野。它告訴世人,珠海不僅是一座依海而立的城市,更是一座積極擁抱國際、以長遠藍圖爲導向的現代濱海都市。(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