鉚足幹勁啓新局——天津濱海新區春節後復工復產一線見聞
工廠產線開足馬力、擴產項目熱火朝天、新設備投用優化生產……春節過後,國家級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生產一線春潮涌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堅定,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在新賽道加速競逐。各行各業加速復工復產,力爭“開門紅”。
強優勢,轉型升級
雖已立春,渤海灣畔依舊涼意襲人。8日,走進濱海新區轄區內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的長城汽車天津曼德項目現場,新項目開工的暖意撲面而來。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趙國慶介紹,長城汽車天津曼德項目投資11.53億元,將在天津經開區建設集團最先進的智能流水線,補足整車照明和熱管理系統、零部件配套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供應鏈體系,提升生產效率。“開年我們要加油幹,爲新的一年開好局、起好步。”趙國慶說。
相距不遠處,大冢飲料無菌生產線項目工地上熱火朝天。負責建設的中建六局項目負責人常治龍說:“即便春節假期,也有管理人員一直值守,早做準備爲項目建設提速。”
隨着去年完成全部施工,這條大冢製藥在日本本土以外的第一條無菌生產線有望於2026年實現商業化生產,爲天津醫藥大健康產業注入新動能。
南港乙烯項目建成國內石化行業首家無人智慧實驗室、我國首個海洋油氣裝備製造“智能工廠”全面投產……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單澤峰表示,作爲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的核心區,濱海新區提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綠色石化、汽車製造等領域率先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支持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目前全區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超過100家。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集海洋油氣開發工程設計、採購、建造等爲一體的大型工程總承包公司。春節後的首個工作日,一臺造型別致的機器人和工人們一同“上崗”。
“這是我們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等院校研發出的‘加強環雙面雙弧智能焊接機器人’,它能減少工人作業風險,焊接效率提升至少一倍以上。”海油工程天津智能製造基地結構制管車間經理馬亞光說。
蓄動能,換擋提速
傳統產業“老樹開新花”,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奮楫爭先。
節後第一天,天津聯匯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蜂鳴器和機器語音聲音交織,測試機器人往來穿梭。“這是最新推出的‘抱箱機器人’,大家正在趕製施耐德電氣年前下的訂單。”公司總經理趙福海介紹。
濱海新區轄區內天津港保稅區企業天津新源氫能有限公司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氫能供應基地,爲保障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氫氣供應,公司春節期間並未停產。春節過後,工人們依舊幹勁十足。提起復工情況和新年計劃,生產管理部部長鄧建悅充滿信心:“今年我們將擴大氫氣產能,推進加氫母站三期擴產和南港工業區氫氣站項目建設。公司還規劃了商用加氫站,爲氫能重卡提供加氫速率高、出槍價格低的示範項目。”
這些年,濱海新區創新勢能加速集聚,創新活力持續迸發。2025年,濱海新區將投資約2628億元,建設332個現代產業項目。開年以來,泰達山河超表面光學項目、青禾晶元半導體項目等一批項目相繼開工、落地和投產,濱海新區新年涌動“新質”新潮。
京津冀協同發展也吹來了濱海新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東風。在東疆新質生產力產業園,首批入駐企業天津海卓同創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來到東疆綜合保稅區的北部岸線,測試公司最新研發的用於海洋溫度、深度、電導率等測試的投棄式溫鹽深儀。
“我們是一家來自北京的水下勘探設備研發製造企業。依託天津生產基地和海上測試場,公司不僅可以隨時測試新產品,還能借助天津涉海專業機構聚集等優勢,服務更多行業夥伴。”公司綜合部經理劉治東說。
優服務,賦能加力
春節假期剛過,天津港傳來好消息。1月,天津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98.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3%,創歷史同期最好成績,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8.3%。
近年來,坐擁港口的濱海新區在政策賦能下,接連落錘金融創新舉措,製造服務業蓬勃發展,爲實體經濟加力賦能。
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早早就進入生產狀態。機庫內,維修機位排得滿滿當當,技術人員穿梭其間。“這是我們即將交付的一架客改貨A320客機。”公司商務部經理亓曉強介紹,過去一年,公司的境外收入佔到六成,“今年還有一件大事,公司的新機庫將投入使用,屆時產能將提升約50%。”
東疆綜保區2024年全年完成126架飛機、209艘船舶、4座海工平臺的租賃業務,租賃資產累計超過1.6億元;天津首家綠色產業金融特色銀行北京銀行生態城支行開業……諸多全國領先、全市首家業態創新,彰顯了濱海新區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活力。
單澤峰表示,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濱海新區將扛牢支撐引領示範大區之責,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爲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記者毛振華、樑姊)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