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原來,這纔是陳家老太太拿出傳家寶聘娶何家文的真相
電視劇中關於陳家的戲份刪了很多,其實原著中花了大量的筆墨來寫陳家。
何家文嫁到陳家後,不僅僅享受了丈夫全部的寵愛,還享受了婆婆極度的偏愛。
何家文嫁到陳家的日子還是非常不錯的,陳家老太太可以說是把她當女兒一樣對待的。
陳家老太太有兩個兒媳,但是她卻偏愛小兒媳何家文,甚至拿出傳家寶來替小兒子求娶何家文,這背後其實藏着陳家老太太這一生的私心。
傳家寶重金求娶
一對玉鐲,一枝金釵,加上3000元的現金。
這是陳家老太太求娶何家文所有的彩禮。
那個時候3000元已經是重金求娶了,可是這還不夠,她第一次上何家的門就拿出了自己的傳家寶。
陳家老太太有四個孩子,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而陳衛國是排行老四的小兒子。
關於這傳家寶,其他三個孩子都打過主意,但是老太太從未願意拿出來。
可是到了陳衛國想要求娶何家文的時候,何家老太太不僅僅拿出了傳家寶,而且還全部拿出了,這件事其餘三個孩子心中也是有意見的。
原著中寫道:
可見這傳家寶是真的,而且陳家其他人可能見都沒有見過,但是老太太卻就這樣輕而易舉全部拿出來給了何家文。
陳家老太太是偏愛小兒子,所以纔會連帶着偏愛小兒媳何家文,而且這種偏愛在何家文嫁到陳家後更加明顯。
偏心
看原著的時候,你會很明顯感覺到陳家老太太對小兒子小兒媳的偏愛。
尤其是和大兒媳陶先生有很明顯的對比。
陳家老太太爲了幫小兒媳求娶何家文,拿出了傳家寶和重金,給足了面子和裡子。
因爲這件事大兒子大兒媳心中有了怨言。
原著中寫道:
這是第一個地方的對比,結婚的排場,兩場婚禮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陳家老太太只是說陶先生當初的陪嫁只是一把掃帚和幾個熱水瓶,而何家文陪嫁了電視機。
這個做法哪怕放在今天也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這種甜蜜背後有陳老太太的支持。
而大兒子和大兒媳心中更加不平衡了,對此陳老太太說他們那個時候結婚不興這個,如果他們現在想要旅行,她也不攔着。
何家文和陳衛國度蜜月旅行回來後就懷有了身孕。
得知這個消息,陳老太太不知道有多小心照顧何家文,她對何家文這一胎滿懷希望,因爲老大結婚多年沒有孩子。
她一直盼望着有一個孫子,所以她非常看重何家文這一胎。
陳家老太太對何家文的照顧是非常極致的。
原著中寫道:
面對這中年待遇,何家文後來生下兒子陳光明後都覺得後怕自己幸好生了個兒子。
面對着唯一的孫子,陳老太太也是不知道怎麼疼纔好。
她手都抱麻了,依舊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多。
私心背後是日積月累的心寒
陳家老太太對陳衛國和何家文的偏愛,就連她的乾女兒大蘭子都覺得有些過分了。
甚至大蘭子還曾勸過陳老太太不要太過分了,她這樣對陳衛國和何家文以後也不好。
面對大蘭子的勸告,陳家老太太並不以爲意,她覺得自己喜歡偏愛誰誰也管不住。
原著中寫道:
春貴就是陳老太太的大兒子陳克思,名字是他自己後來改的。
原來從一開始陳老太太就不滿意大兒子找的這個對象,而且大兒媳陶先生婚後對她也不孝順。
不僅僅如此,後來連自己的大兒子也變了,老太太覺得這一切都是大兒媳帶壞的。
原著中寫道: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陳老太太曾經在老大身上花費的心思最多,四個孩子只有他一個人讀了大學,當了黨校老師。
可是這個兒子結婚後就和她離心了,她對大兒子不抱有希望了,所以纔會把自己餘生寄託在小兒子小兒媳身上。
對此,何家文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
原著中寫道:
大兒子和大兒媳都是自私自利的,也不孝順的人,只有小兒子爲人厚道不斤斤計較,而且何家文人品過關,願意給老太太養老送終。
老太太當初願意拿出傳家寶幫小兒媳求娶何家文,也是看重了小兒子可靠,打聽清楚了何家文的人品。
她這背後有自己的私心,但是也是對大兒媳大兒媳的失望造成的。
最後老太太病倒了,也是何家文在身邊伺候,不得不說陳家老太太是個精明的老太太,她偏愛小兒子和小兒媳讓自己有了安穩的晚年。
陳家一直都是陳老太太當家,這是歷史原因,因爲陳老太太一人拉扯四個兒女長大,在這個家說話是非常有分量的。
可是一旦,陳家老太太走了,這個家算是徹底散了,因爲老大不作爲,不擔當,陳衛國身爲幼子耳根子又軟,人太善,說話也少了份量。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陳家老太太對小兒子小兒媳的偏心,但是所有人都忘了,她曾經也對大兒子大兒媳好,但是她最後積累多了失望,纔會生出了偏愛小兒子小兒媳的私心。
這世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偏愛,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淡漠,很多感情都是在積累夠了失望最後生出了私心,生出了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