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給“芸芸衆生”打了個樣

劉亦菲演過《夢華錄》《去有風的地方》《玫瑰的故事》之後,我簡直好像愛上了她。具體表現是,不管別人怎麼說她“胖了”“發腮了”“露牙齦了”,我都覺得她好美,只要看到她就好開心。

真邪門,已經很多年都沒有這麼喜歡過一個明星了,還是女明星。現在連對男明星都沒這麼大的興趣了……

對於劉亦菲,大家實在有種“過分的寬容”和“濃度超標的愛”了。所以“劉亦菲”這三個字到底有什麼魔力,幾乎讓所有人都爲她神魂顛倒?

當然首先是因爲她太美了。從《夢華錄》到《玫瑰的故事》,我真的被她美到詞窮。

但你要說她的迷人只憑“長得好看”,我認爲絕不是。

很多平時看起來“美絕了”的女明星,到了動起來的鏡頭裡,不是顯得油膩,就是顯得疲憊。但劉亦菲看起來是自然且靈動,更兼有一種穩站C位的大氣。

其實她很早就出道,在這個圈子裡這麼多年,見識到的陰暗面肯定比普通人多多了,比如之前一直被造謠“被包養”“墮胎”……和“不堪”爲伍,可能就是身處娛樂圈風口浪尖的人,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很少有幾個明星眼睛裡是純粹的。反而是經歷了浮浮沉沉的劉亦菲,比很多普通人都更純粹、清明、鬆弛。

這絕對和她的“內修”有關。

正如編劇所說,她有種“全然接受自己並且包容周圍環境的天真”,俗稱“愛自己”。

這些年好像所有人都在說“愛自己”,其實真正明白“愛自己”內涵的,沒有幾個人。

“愛自己”,首先是“全然接納自己”。很多人的理解是“接納自己的全部,不論好的還是壞的”,但我覺得應該是,認爲當下的自己就是最好的,是不需要被挑剔的。

如果認爲自己還有“壞的”,那就是在挑剔自己,談何“接納”。

其次是忠於自己,不刻意迎合外界的期待。

在“愛自己”這方面,劉亦菲給我們打了個樣。

容貌焦慮這麼嚴重的娛樂圈,你也沒看到她整整牙,或者減減肥。當然你也可以說她太好看了所以一點不焦慮,但其實明星是和普通人不同的審美體系。所有明星,時時刻刻要面對千萬雙眼睛的審判,一點小瑕疵都能被無限放大。能有“不焦慮”勇氣的明星,看到現在,只有劉亦菲——可能很多明星也會自嘲,但她是真正身體力行的那個。

她就是完全不覺得那是個問題。

她說過自己健身,也不是爲了“好看”,而是爲了“健康”:“腹肌馬甲線那些,對我來說是標不是本,身體素質比一個特別好看的外形更重要,其他都是隨之而來的……最好的健康,就是不去設計,得到它自己的結果。”

拍完《仙劍奇俠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之後,恰好是古偶火起來的時候。她本來是最有資本分一杯羹的那個,但她直接放棄了這個市場,跑去拍了些在別人看起來都很莫名其妙的電影,好像直接從內地市場蒸發了一樣。直到拍了《花木蘭》,才彷彿平地一聲驚雷,大家纔想起內娛還有這號人物。

《花木蘭》迴歸之後,她接拍的三部劇,也完全不跟風。甚至好像市場流行什麼,她就跟市場反着來。她幾乎是完全跟“風”反着來的。

細想這三部劇其實都不是時下最有爆款潛質的類型。拍《夢華錄》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又是一部套路化的古偶;《去有風的地方》是平淡如水的種田文,且除了李現之外,搭檔的幾乎沒有什麼明星大咖;《玫瑰的故事》更危險了,所有人都對“戀愛腦”有應激反應的時候,只有劉亦菲敢去拍這樣一部以“戀愛”爲主旋律的劇。

但這三年三部劇,口碑收視全爆了。

後來有人拿劉亦菲的這幾部劇做樣本分析,跟風做出同類型題材的劇,全部撲得悄無聲息。劉亦菲算是完全自己開闢了一個風向。

她在意的可能不是製作班底,市場風向,誰來做配,或者播出後會不會火,她在意的更多的是自己“能控制”的那個部分。比如她自己的喜好,以及和角色的適配度,拿到角色之後,她會專注地做事,讓自己完全沉浸在角色裡。

當年《夢華錄》播完,柳巖擔心《夢華錄》不火,劉亦菲說:“我們做好演員的本分就可以了,至於火不火的,那就不關我們的事了。”

《花木蘭》之後,劉亦菲接的這三部劇,細想角色是有內在的共同點的,就是她們都很“愛自己”。

《夢華錄》裡的趙盼兒,是一個內核非常穩,且擁有強大自我的人。

雖然是“賤籍”出身,所有人都看不起她,她也沒有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更不理會別人的看法,就是用心做生意。

她是個“活在當下”的典範,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後悔。”

我嚴重懷疑這是劉亦菲自己改的臺詞,因爲這臺詞實在很劉亦菲。

某種意義上,劉亦菲和這幾個角色形成了微妙的互文。這種“適配度”也是角色成功的一個關鍵。

是她自己的信念感和專注,賦予了這些角色靈魂。

楊冪做什麼事都是在考慮“最大收益”的。這些年她馬不停蹄地拍了很多劇,雖然每一部戲的評價都不怎麼樣,但從市場收益的角度來講,幾乎彈無虛發。乘着那些年的東風,她拿到了世俗意義上的幾乎一切。

今年她拿出的三部戲,《哈爾濱1944》《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醬園弄殺夫案》,無論從元素,還是製作班底來看,都是最容易“爆”的,角色設定也都很容易出彩。與此同時她也沒有放棄古偶市場,還抽空拍了一個《狐妖小紅娘》——就算前面三部都不行,還可以靠古偶回一點血。她依舊很會算,算得也很準。

看她們倆今天這個局面,覺得挺有意思。就像《天龍八部》裡,破解棋局的經典劇情:走一步計算一步的聰明人慕容復寸步難行,反倒是全無勝負心的虛竹,閉着眼睛下棋,奇蹟般起死回生。

不得不說,世界有時候就是很奇妙。

我一直覺得楊冪看起來很強,但內心是恐懼的。她怕過氣,怕被人遺忘,怕被人說這麼大年齡還只能演古偶。我能理解她的擔心和焦慮,做爲風口浪尖的“85花”,每天都被大衆和媒體鋪天蓋地地評價、點名,有壓力真的很正常。

她的底氣到底來自於哪裡,應該就是從不跟自己較勁。

曾經有人問她對“走出舒適圈”的看法,她說“人家好不容易纔舒服了,你還讓人家往不舒服了折騰,有病啊。”

所以你會在她身上,感受到一種真正的輕鬆和真正的自由——她不介意自己是不是美,不介意自己是不是當紅明星,不介意別人是不是喜歡自己,也不介意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的偶像,甚至沒有努力想要做“更好的自己”——她完全地接納自己,只是看到自己想做的事,然後去做。這個過程中沒有情緒的裹挾、創傷的激活、幻覺的干擾,不會浪費自己的能量。

我總看到她的粉絲爲了別人評價她“不夠美”而生氣,做爲路人粉我想說一句,她自己壓根不會在意這些,喜歡她的人也不會在意。如果把她的瑕疵修沒,我反倒覺得那是一張平平無奇的網紅臉。她的內核,她的氣質,她的自由,纔是她最美,永遠無法被人模仿的地方。

36歲的劉亦菲,沒有匱乏感,沒有被任何東西束縛或捆綁,她自信、自我、強大又溫柔。她很舒適地“做自己”,那種自洽的光芒由內而外散發出來,感染到了我們所有人。或許我們沒有那麼幸運,成爲劉亦菲,但我們至少可以跟她學習的是,愛自己——當一個人全心全意“愛自己”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爭先恐後地來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