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一定要功利留學!

現在的留學生其實還是太過佛繫了,真的很多都是佛系等待的,等學校出結果,等人家給你發麪試,什麼都靠等,而不是自己去爭。你是哪吒,你命由你不由天。

如今就業環境這麼惡劣,已經不是你想怎麼選就可以選的市場了。你很多事情還是要功利點,甚至勢力眼一點。

No.1 功利點,就是要刷好學校!

無論你成績如何,學校如何,你的核心邏輯都是要刷學校去。你如果本科是雙非的,你就想辦法去刷qs前50那些門檻低一點的專業去。這種專業很多,比如曼大和ucl都有,自己把成績堆高點,有的是辦法進去。很多縫合專業都要你。畢竟不是所有學校都是ic或lse這種這麼傲嬌的。

如果你本身是專科,你也得有一個名校夢,別自個兒認命了。反而專科的學生被學歷這件事毒打後,反而更能需要有學歷包裝。你可以先搞個top up,去英國讀最後一年的專升本,成績到了2.1,一樣申華威,曼大和ucl這種學校。top up的學校還很多,比如考文垂這種就可以,你最低也能搞個華威起步。

如果你本身是國內的211或985,那你要對自己要求更高點,眼裡要有活,可以不只是盯着英國的G5或王曼愛華,還可以去看看港三新二這些。如果只是讀碩士,說實話專業不專業的沒那麼重要,核心還是學校。有了學校回國就業就能過篩選池,你就有被選的機會。否則你連被選的權利都沒有。

咱就是說,出國本身就是主打一個信息差,你當喪心病狂的刷名校去。別管人家說水不水,專業中不中用。畢業後好處以及學校的紅利你都拿到手了,那都是自己的。這個東西甚至對你之後婚姻都有用。你和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肯定是說自己什麼學校畢業的,最高學歷如何,誰去提及專業,專業課程這種,不是幹留學中介的,誰去了解這個?

No.2 功利點,提前鎖定好自己的伴侶去!

留學的深層次目的是什麼?對很多留學生來說,他們可能不知道,因爲還沒到那個年齡,懵懵懂懂的,還在會專業知識的積累,在爲趕due絞盡腦汁。但對留學生們的家長來說,他們明白,他們就是希望你留學後帶一個男朋友或女朋友回來的。

當下這個社會,說實話,你年齡越大,能找到適配的好的伴侶的概率係數會越來越低。好的都在學校裡面。不要信心滿滿的覺得自己畢業了,就業了可能機會就多了。

過來人告訴你,你留學回來後,大概率會發現,身邊很多人可能還不如你。你的落差會巨大。然後熬一熬,時間走一走,你年齡又大了。你能找到更好門當戶對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所以,作爲留學生,稍微開點竅,除非你是單身主義,這個咱尊重你個人意志。如果你自己不排斥的,機會其實還是在校園。尤其是潛力股都在校園。出學校後,真的奇葩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多。年齡越大毛病越多,否則不會這麼一直單下去。

No.3 功利點,有的資源自己去爭一爭!

國內的留學生就是太乖了,被家裡人保護太好了,也覺得這世道就該這樣。從小聽話多了孩子其實進入社會後很吃虧的。是真吃虧,你講規矩,等待別人對你青睞有加,這都是錯覺。事實是人家在瞭解到你守規矩後,就進一步欺負你,測試你邊界。你忍一忍?

忍不了一點有沒有?該爲自己爭取的還是得去爭。其實好多事情都是需要你爭過之後纔會被看到的。我們不主動欺負別人,但不代表應該給自己的利益被人搶了去。

比如被學校給拒信了,你就認了,你爲啥要認?學校說競爭激烈就激烈了?有沒有其他可能性了?那可是你最愛的dream school啊,你有沒有什麼故事可以說服招生官更換決策的?去試試看啊,先感動你自己,再感動別人試試。

學校的內推資源你們嘗試去要過嗎?那些說想留在英國的小夥伴們,你們只會苦苦的海投簡歷,然後等虛無縹緲的面試通知嗎?你不當思考下資源都掌握在誰手裡嗎?距離你最近最有資源的人就是你的教授們啊。你有事沒事,畢業季之前先吹捧人家教授一頓,覺得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從學問到做人,先吹捧一頓。完了在結尾的時候說下自己找找工作,問下人家有沒有合適的相關方向推薦的,你會感恩的。這種小技巧會不會?能不能有棗沒棗的都打上一杆,這可比你海投機會大多了。

其實很多這類事情,你都要去爭下的。你自己不爭,那機會的確都流失了。

總了個結:我們中國留學生就是從小規矩講多了,什麼都按人家規矩來。這的確讓你父母挺省心的,乖巧又懂事,但進入社會後就容易被毒打。爲了提前規避這個,咋在學校就要心機多點,八百個心眼可能多了點,你就弄666個總行了吧。

遇事別慫,被拒絕了也無所謂,橫豎就是多問一句,提前規劃下。比如找男女朋友這件事,誰告訴你在學校就只能好好學習了。你那是初高中思維,在本科你除了學術,還得要爲自己更長遠佈局。這個東西可能比你學再多專業知識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