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還是要挑困難模式纔有出路!

有的時候,我們總想彎道超車,總想着走捷徑,總想通過差異化的選擇,走上不一樣的道路,往往這麼想的時候。你的心力已經跟不上了,你開局可能已經輸了。

今天寫一點關於留學的感悟,個人覺得,留學這趟旅程中,還是要挑選困難模式纔有出路,要選門檻高的,壁壘高的然後闖出來。這條路上沒有捷徑,想躺着吃紅利,對大部分人來說都不現實,沒那個命。

No.1 讀完選擇留下來,也不要選那種三寶專業!

現在的留學生,很多其實都想留下來,無論是去英國還是來澳洲的,有些留學生已經在考慮去讀三寶專業這種了,護士,護工,幼教這種的。

說實話,看上去好拿到visa留下來。但未來前景基本也封死了,只是爲了留而留罷了,前面輕鬆的東西,後面基本是又苦又累的。我個人是不建議的。

你想留,還是得去卷四大,在商科領域留下來,還是得卷3.87w要求年薪的工作。只有突破這第一層防禦,你纔有機會繼續登高,往年薪15w胖繼續前進。光這樣還不行,海外畢竟稅高,年薪高這個程度,稅都要超過45%了。你還可以繼續運營自己公司,有了公司很多東西就可以合理地去規避。打工人交的稅和開公司交的稅真的是兩種模式。後者不是不交,而是可以控制在個人收入的5%左右。

但凡你留學後能把模式跑出來的,基本都是這些在留學期間就卷出來的人。有的學生甚至都用不到所謂的psw簽證去過渡,碩士的時候,就這一年裡面,就通過了ac,拿到了工籤。

所以,想留在英國或澳洲這種,就讀門檻搞點的專業,比如社工這種,要麼雅思要求高,要麼學費巨貴,要麼很難讀下來,要麼特別苦特別累。高門檻後面才高回報。

No.2 能去美國還是建議去美國!

學習沒有捷徑的,好的東西就是在有限的地方的。雖然美國現在搞留學生勸退,搞針對,當下來說是困難模式。的確讀起來會有一定風險係數。

但你如果是理工類,敏感類專業,ai或算力這些的專業,你不來美國這種人才聚集地,還有什麼可以真正可以取代的地方?

環顧一圈,其實還是沒有。如果你有心在這些熱門和敏感類型的專業領域發光發熱,還是得拼命往這裡擠。越是勸退的,越是不提倡的,反而機會越多。可能前期是有一點風險,但可能過幾年後,回報率比你預期的都要大。

不管後續是什麼政策,市場上都需要人才,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大家都對人才有極度需求。而你要成爲人才,需要把目前最尖端的東西去啃下來。這些東西就在美國。不在英國,更不在澳洲。我自己專門做英國的,我勸退你來,該堅守的時候堅守,不要像那靠牆的草,搖擺不定,你意志堅定點。等下一輪人才分配就好。後續發展需要迭代,需要更新的人才和技術。

No.3 留學還是要對自己狠一點!

很多留學生都有所謂的退路,這條退路是父母給的兜底的勇氣。父母給你是一回事,你用不用是一回事。

說實話,哪有那麼多退路可言,你退一次,就可以退無數次。人其實要變強就是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所以沒什麼可以退的,退只是弱者卷不動別人希望大家一起躺平而已。如果你還能戰,還可以戰,就戰到最後一刻。

我也想寫一些雞湯類型的內容,但這種東西其實最終都是自欺欺人,你做什麼東西不需要你拼命之後才能拿到結果?你隨隨便便的成功,你自己都看不上,你自己都覺得廉價。

所以,留學生還是要對自己狠一點,少一點所謂父母給的退路。沒有退路,出去後靠自己。語言上能local化,就往死了練。社交上能local化往死了練,臉皮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經歷。你這些都有了,你就是local,一樣好就業的,而且你很快可能就有本土思維了。這纔是你的轉機,你別當地人更懂國內,你比國內更懂當地人。這裡面很多差異化的東西纔是你的最大本錢。

不要嘻嘻哈哈,覺得不行我還可以回國。家裡還可以養着我。也就是現在,大家條件還好。萬一你家裡生意崩了,或者被裁員了了?未來無盡變化,誰又能一輩子安穩?你在有機會的時候,就要去謀取一切有利條件。對自己狠點,往死了練,不會出錯的。不是沒苦硬吃,很多人壓根連底層生活都沒感受過,有什麼苦不苦的。珍惜眼前機會,留學回來後,大多數國內學生反而機會越來越少的。

總了個結:今天這篇內容,其實我是蠻認真在寫的。好多學生是一邊抱怨現在就業難,一邊躺的。這種模式真的沒出路的。哪有不付出就得到的?我一個幹留學中介的,年收入在很多人眼中已經不錯了。我都沒躺平,我一天都工作14個小時左右,一堆項目要弄,我從畢業到現在也是一直在卷自己,提升自己。然後路才越走越寬的。就比如更新這種文章,你看我斷更過嗎?誰沒個頭疼腦熱的時候?

不要相信身邊那些喊你躺平的人,如果你真的想變好,變強的話。不努力突破自己纔是最大的騙局,無論你在國內混還是海外混,都是一樣的。開局的時候,儘量選一條更難更有壁壘的路,然後做到那前10%就行了。你自然就出來了。你一件事沒幹到過前10%,你是體會不到這個路徑上的風景的。你的視角永遠都是狹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