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芒翻車爲何還有廠商敢合作? 作家點破關鍵「大家不是健忘」

記者劉宛欣/綜合報導

曾因「拜月老」系列影片爆紅的YouTuber劉芒,2023年遭多名攝影師與合作廠商指控工作態度惡劣、過度要求修圖,形象翻車導致人氣大跌,之後悄悄結婚並淡出螢光幕。如今,她以聯名服飾再度復出,引發社羣平臺熱議,也讓過去那些塵封的爭議再度浮上臺面。

▲劉芒與品牌推出聯名商品。(圖/翻攝自劉芒IG)

對於劉芒爭議後依然接下業配、與品牌合作推出產品,專欄作家「冒牌生」13日在臉書發文一語道破網路現象的本質。他指出:「問題不在劉芒,而在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網紅文化?」更直言,網友常問「臺灣人是不是很健忘」,但事實是「大家只是很忙,不是忙着罵人,就是忙着滑別人的濾鏡人生」。

▲冒牌生髮文分析劉芒爭議。(圖/翻攝自劉芒IG)

冒牌生分析,現今的網路生態並非道德法庭,而是靠演算法與聲量堆疊起來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誰話題高,誰就值錢」,就算是「被罵紅」也能成爲商業價值的一種形式。他指出,品牌端其實很清楚這些操作,他們懂得什麼叫「試水溫」,先推出聯名,若風向不對,隨時能下架品牌名繼續銷售,「不過就是一筆預算,賭一波聲量」。

最後冒牌生更拋出一句思考:「我們該問的不是『劉芒爲什麼還能接業配』,而是我們到底想追求什麼樣的網紅文化?」如果大衆期待的是一位謙虛、敬業、真誠的創作者,那就該把注意力與資源投給那些真正值得支持的人,而不是繼續將流量送給「最擅長操作情緒的那一羣」。他提醒,網路不是沒有記憶,但它沒有耐性,人設會崩,也會翻,真正決定誰留在舞臺上的,其實是觀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