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羅鍋與和珅的鬥智鬥勇,兩人過招到底誰厲害?

某日,劉墉朝見乾隆。皇帝問:“君叫臣死,臣不死,叫什麼?”劉墉回答:“叫不忠。”乾隆聽了哈哈大笑:“朕今日就賜你一死!”說罷,他指着門外的荷花池:“你現在就跳下去淹死吧!”

劉墉連忙叩頭謝恩,然後朝荷花池走去。乾隆皇帝見劉墉神態自若,氣色如常,不像要自.殺的樣子,心裡暗自佩服。

沒過多久,劉墉走到池邊,像在和人說話,過了片刻又回頭走了回來。

乾隆皇帝見狀,疑惑地問:“你爲何又回來了?”

劉墉鎮定自若地回答:“臣在池邊遇到屈原,他勉勸臣不要跳水。”

“屈原怎麼說?”

“他說:‘我遇昏君才死,汝遇明主應生。’臣被他一再勸說,這纔回來。請皇上決定臣的生死。”

乾隆皇帝心想,如果再讓他去死,那豈不是昏君了麼?於是說:“劉愛卿,你真聰明,朕今日就免你一次死罪,你可以回去了!”

劉墉連聲謝恩,然後退出殿外。

乾隆皇帝自言自語道:“劉墉果真機智過人,朕一時興起要他自盡,他竟能化險爲夷,把話說得朕一句也駁不過來。如此奇才,當真難得,朕對他的愛豈止淺矣!”

一個月後,乾隆皇帝發現午門到正陽門之間的御道破敗不堪,實在有失體面,急需修繕。他想起心腹和珅,決定讓他來主持修道工程,限期兩個月完成。

和珅接到任務,喜不自勝,盤算這可是件大買賣。三天後,他上奏道:“聖上,此段御道全須更換,需要從房山運來上好石料,雕工精艱,工程浩大,預算需銀十萬兩。”

乾隆皇帝信任和珅,立刻下旨準備經費。和珅開始修道,帳棚遮天,衆人晝夜趕工。

一個月後,工程竟然提前完工。和珅得意極了,乾隆皇帝也大加讚賞,當場賞銀一萬兩,官職提一級。和珅喜上眉梢。

沒過幾天,劉墉發現這場工程有蹊蹺。工期太短,肯定有貓膩。

他親自去查看,發現和珅根本沒運石料,只是將舊石塊翻面雕飾,重新鋪設,實際費用僅一萬兩,與申請的銀十萬兩相差甚遠。

劉墉決定警告乾隆皇帝。第二日入朝,他將朝服反穿。

乾隆皇帝見他今日衣着失禮,奇怪劉墉怎會如此疏忽大意。和珅見劉墉反穿朝服,惡意嘲弄起來。

劉墉不慌不忙,等皇上問罪,纔出去整理朝服,再進殿請罪。

劉墉進來後說:“陛下,臣朝服穿反是顯而易見的錯,求寬恕罪過。然而,有人將御道僅僅翻個面,就私吞公.款,牟取暴利。”

乾隆皇帝一聽,連忙追問:“什麼?御道只翻個面?劉愛卿,到底怎麼回事?”

劉墉回答:“陛下萬歲,臣偶然得知此事,已去親眼查看。然而,還請陛下先問問和大人。”

乾隆皇帝大惑,只得轉問和珅:“你還不實招?”和珅見事敗露,只得承認:“臣該死,確未去運石料,只將舊石塊翻轉雕刻,重新鋪設,實際花費僅一萬兩。”

乾隆皇帝勃然大怒:“你有多大膽子,究竟花了多少?”

“一萬兩。”

“那麼九萬兩在哪?”

和珅跪地磕頭,狼狽至極。劉墉說:“陛下,其餘銀兩早入了和大人的腰包。這小修道,和大人變出了大戲法!”

乾隆皇帝震怒,下令:“和珅,你竟敢欺君瞞上!還我銀兩,官降一級。御道須重新建造,費用由你負擔!否則重罰!”

和珅只得認罪謝過。紀曉嵐上奏:“陛下,劉大人有功,應賞。”

乾隆皇帝笑道:“好, 賞劉墉三件朝服。下次不要再穿反了!”

這場鬧劇終於結束。和珅這個老貪.官,見錢眼開,竟然敢把修道工程做得這麼敷衍,簡直是胡來。把老路翻個面兒就當新路,這招高,這戲法大,真是不要臉。

好在劉墉頭腦清晰,眼睛明亮,一下就看出裡頭有鬼,趕緊去親自查個究竟。

最後,乾隆皇帝親自賞賜劉墉三件朝服,也算是對他的褒獎和補償。這出鬧劇的結果,除了和珅倒了大黴,乾隆皇帝和劉墉兩人倒是大顯身手,都算得上贏家。

這件事過後,乾隆皇帝對劉墉的信任更上一層樓。劉墉聰明過人,機智周密,又老實忠厚,乾隆皇帝實在是愛極了,對他情有獨鍾。

而和珅這個老貪.官,由於這次敗露,打擊不小,日後竟有幾分敬畏之心,見劉墉也要避三舍四,生怕再惹出什麼亂子來。

劉墉平生清白廉潔,只求濟世安民。他深知自己輔佐皇上的重任,朝中百官,能力和品行都不及劉墉的寥寥無幾。

乾隆皇帝有好的想法和宏圖,但都需要劉墉協助推行。劉墉始終不避艱險,發掘人才,整頓吏治,乾隆盛世得以成就,劉墉的功勞不可小視。

一次鬧劇,牽出人物性格。乾隆皇帝機智靈活,但心直口快,劉墉的出現及時矯正了他的錯誤決定。

和珅貪婪無.恥,尋常市井之徒,遇到聰明過人的劉墉,立時敗露。

劉墉正直有智謀,機敏周密,是乾隆身邊少有的良才。

這場鬧劇充分表現出三人的性格特徵,又推動人物關係發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清朝宮廷生活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