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怡前車之鑑 綠只要自己人
臺大教授劉靜怡去年被提名大法官,但民進黨祭出黨紀在投票時封殺她,最終僅拿到民衆黨的8票,沒過關。(本報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從去年11月起,因大法官人數不足,無法做出任何判決。由於民進黨面對這次朝小野大僵局,動輒將立法院通過的法案聲請釋憲,因此這個月將公佈的大法官補提名人選,勢必被在野黨放大檢視。法界人士也嘲諷,有了臺大教授劉靜怡的「前車之鑑」,被舉薦的大法官候選人,要先查查他們有無罵過民進黨,以免重蹈覆轍。
賴清德總統去年提名張文貞、姚立明爲司法院正副院長,加上劉靜怡等共7名大法官,全數遭立法院封殺。最戲劇化是民進黨在事前審查時毫無異狀,卻在投票當天突然祭出黨紀,要求對劉靜怡投反對票,理由是她「一路罵民進黨」。
實際上,劉靜怡「藍綠都罵」,她批評過前臺大校長管中閔,也質疑過前總統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更嘲諷立委王義川爆料利用基地臺分析人流的行爲是「蠢到爆表」。但無論如何,她畢竟是總統提名的人選,執政黨立委竟否決自己總統提名的大法官,荒謬到連立場親綠的民團都痛批,並呼籲停止政黨幫派化鬥爭,迴歸專業審查。
據瞭解,去年總統府對外徵詢大法官提名人時,最高法院民事庭長魏大喨曾是法官界及學界共同推薦人選,還有多位資深法官及檢察官,但後來卻不在名單內,反而是有政治爭議的學者獲青睞,讓外界不解。
而獲賴總統提名的劉靜怡,從結果論來看,因有民衆黨支持,本是最有機會出線的大法官;怎料民進黨竟封殺她,反成爲同意票最低的提名人。她事後在臉書瀟灑迴應:「劉靜怡還是劉靜怡,也會繼續做劉靜怡。」
法界憂心,有志爭取大法官者可能因此卻步,擔心過去曾批評過民進黨,落得一樣下場。更有檢察官私下譏諷,比起法學專業、操守,民進黨似乎更在意大法官是否爲「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