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然批卓榮泰未做好功課:新北基礎建設需求龐大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今(20日)接受電視節目專訪,訪談中聚焦當前大罷免風潮與2026市長選戰氛圍。(新北市政府提供)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今(20日)接受電視節目專訪,訪談中聚焦當前大罷免風潮與2026市長選戰氛圍,劉和然強調,面對市政挑戰,必須從基層需求出發,「城市治理不僅要有硬體建設,還要有人文底蘊,更重要的是,要照顧到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

面對行政院長卓榮泰質疑新北市「視中央資源於不見」,劉和然嚴正回擊,指出新北市作爲全臺最大城市,基礎建設需求遠超其他縣市,「一個區的農路、產業道路加總起來,甚至比部分都會區還多!」他直言:「如果不是院長準備不夠,就是幕僚沒做好功課。」

劉進一步說明,財劃法自升格後25年未曾修訂,新北終於爭取到374億元分配額度,「這些費用絕對不會浪費,一定會用在市民身上,尤其是基礎建設。」他強調,新北市需要的並非片段的補助,而是更公平的制度設計,「一條馬路這麼長,里長說只能分三次修,我們盼望未來能一次做到位!」

「我們不只是六都最低,甚至22縣市裡面也是最低!」劉和然指出,新北市人口紅利反而成爲財政分配的劣勢,「只要一筆錢除以404萬,那個數字就非常小。」他強調,雖然不願與其他縣市相互比較,但現實是殘酷的,新北確實需要重新被看見。

他也說明,這次財劃法改革並非多要錢,而是恢復凍省前合理比例,「地方只拿回36%到37%,這並不是加重中央負擔,而是重新檢視中央地方的財務分配。「民衆不管你政府是中央還是地方,他要的就是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劉強調,希望中央別將補助比例刻意調整,「不要看起來拿到374億,結果最後只剩下三分之一。」

針對近期的罷免風潮,劉和然語重心長地指出「民主政治,投完票就是一個階段的開始,到了下一個階段,民衆或是人民會再做一次選擇」,臺灣原本選舉制度經過修法後,中央與地方選舉間隔兩年,中間有喘息期,讓國家好好運作,民心安定,「每兩年纔有一次的選舉,不要搞得每年都在選舉。」

他批評部分罷免操作成「全面改選」的手段,他認爲:「不要把例外當常態。」並呼籲各界「儘量把政治放一邊,回到務實治理」。他也坦言,過去疫情期間中央對新北的關心有限,「平時少來,有政治議題纔來」,期望中央應關注民生、超越選舉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