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情提早到「本週進入流行期」 單週就醫已破10萬人次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週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週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衆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共計10萬909人次,近期疫情呈現上升趨勢,且門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已經達到10.9%,逼近流行閾值的11%,各項監測的顯示疫情在本週就會正式進入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爲主,其中以A型H1N1爲多。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2022至2023年流感季是於第35周超過流行閾值,而今年預估是第38周,相對於往年多在10月後進入流行期,近幾年的確都較提早,與新冠疫情之前的狀況,已經不大相同,背後原因可能與免疫負債效應有關聯。至於新冠疫情近期則持續處於低點波動;近四周本土及境外移入個案檢出變異株均以NB.1.8.1爲多。
疾管署規劃今年秋冬公費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同時在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兩者都有和往年不同的地方,流感疫苗在世衛組織建議下從四價疫苗改採三價疫苗;新冠疫苗則不再全民接種,改採風險導向限縮10類對象接種,提供疫苗分爲莫德納LP.8.1和Novavax JN.1。
曾淑慧表,新冠疫苗改風險導向策略,主要是因爲新冠疫情流行病學改變,引發重症、死亡機率已經大幅下降,另因爲過去幾年民衆感染新冠、接種疫苗,族羣免疫力已經大幅提升,也讓低風險民衆接種疫苗效益降低。但是新冠疫苗對於高風險民衆來說仍然很重要,提醒符合資格者今年可以同時接種流感、新冠疫苗在不同手臂。
而在此之前,流感疫情會先進入流行,疾管署提醒,民衆還是要多注意手部衛生、呼吸道禮節,有呼吸道症狀或者到公共場所還是儘量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