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新冠兩公費疫苗明開打 最近確診過,還需打疫苗?專家這樣建議
公費疫苗明天開打,新冠及流感疫苗疾管署分別提供近300萬劑及逾686萬劑,符合資格民衆一次看。圖/疾管署提供
公費疫苗明天開打,新冠及流感疫苗疾管署分別提供近300萬劑及逾686萬劑,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秋季9月疫情相對2年前已超過高峰就診人次,以往施打疫苗後,疫情至10月中旬就會逐漸趨緩,但現在病毒也逐漸從H1N1轉變成H3N2,加上中秋、國慶連假將至,預估10月還會是流感高峰,目前醫療量能逐夠,但提醒符合資格民衆儘速施打。
專家提醒,若有症狀不確定是流感還是新冠,建議直接找醫師判斷,儘速精準對症下藥,不要讓疫情持續升溫,並儘速接種疫苗,不要等到高峰纔要施打。
Q1:流感、新冠公費疫苗開打時間
今年公費疫苗開打時間爲10月1日, 11月1日起開放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Q2:流感、新冠公費疫苗適用對象
流感疫苗適用對象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19至64歲)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及禽畜相關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人。
11月1日起開放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新冠疫苗適用對象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孕婦、 6個月以上高風險對象,包含符合流感疫苗高風險對象條件(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以及結核病、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痹、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失智症患者、 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滿6個月以上至未滿6歲幼兒等9類人。
11月1日起開放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Q3:感染流感、新冠常見症狀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目前新冠疫情趨緩,社區確診數不多,且多數病程輕微,症狀以咳嗽、痠痛、流鼻水爲主,不常出現高燒不退的狀況。
林應然說,相較之下流感在基層診所看到的病人往往症狀更爲劇烈,包括高燒、頭痛、全身痠痛、極度疲倦、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甚至會讓患者「幾乎無法上課上班」。
林應然表示,醫師會直接判斷要不要驗流感,若確認流感確診,將不再驗新冠快篩。
Q4:出現感冒症狀,該直接就醫還是要先快篩?
林應然說,民衆若想確認是否感染新冠,可先購買家用快篩檢測。但由於流感沒有家用快篩,需到醫療院所檢驗,因此建議直接去診所讓醫師更精準判斷是哪種疾病,對症下藥。
Q5:口服和針劑型流感抗病毒藥物出現抗藥性比例升高造成療效下降情形?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流感季累計檢驗A型H1N1病毒株約6.5%對口服抗病毒藥物克流感或易克冒成分(oseltamivir)及注射抗病毒藥物瑞貝塔(Peramivir)具抗藥性相關突變,略高於去年(去年底統計爲3.2%),A型H3N2和B型流感病毒株今年則均未驗出上述藥物抗藥性;另無論A型H1N1、A型H3N2或B型流感,針對口服型自費用藥紓伏效錠(Baloxavir)抗病毒藥物今年均未驗出抗藥性相關突變。
疾管署評估,前述抗藥性比率仍低且限於A型H1N1,此外,國內於9月進入流感流行期後,社區流行的流感病毒近期已轉爲未檢出抗藥性的A型H3N2病毒株佔多數(近4周佔51.3%,高於A型H1N1之43.4%),A型H1N1佔比持續下降。
疾管署說,流行病毒也已轉爲A型H3N2爲主,前述部分A型H1N1病毒株抗藥性,整體對臨牀治療及疫情控制影響有限,該署也將持續密切監測病毒株流行及抗藥性情形,滾動調整相關防治策略。
Q6:流感疫苗應該馬上打?還是等到疫情高峰再打?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
臺大兒童醫院前院長黃立民提醒,今年流感疫情與往年明顯不同,往常需到12月中旬才進入流行高峰,但今年自9月底起已出現大規模流感病例,且自上一波H1N1至今幾乎未曾中斷,顯示目前已處於流行期。
黃立民說,民衆不必等待下一波高峰,應把握公費流感疫苗開打時機,儘早接種以獲得保護並能降低感染及重症風險。至於疫苗效期,傳統雞蛋疫苗的保護力約4個月,細胞疫苗可延長至5個月,而佐劑疫苗則可維持6至8個月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