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校園周邊 兒少交通事故熱區
校園周邊交通事故多,高市議員建議「提升見警率」,由社區輔警擔任導護人員,導正駕駛人違規惡習。記者宋原彰/翻攝
兒少交通事故頻傳,六都去年死傷人數以臺中最多,達4505人,桃園3353人居次,且桃園死亡人數較前年增3.6倍。各都檢討發現,校園周邊通學時段事故居多,除加強通學步道等人行環境改善,高雄市民代還建議增加輔警見警率,確保學童安全。
桃園市去年兒少交通死亡14人、受傷3339名,14名命喪交通事故兒少,都發生在學校周邊500公尺內,傷者則佔1364名。市府表示,已加強改善國中小通學環境,至上月底完成73所,明年底完成100所。警方分析,去年死亡兒少有9人是無照駕駛發生事故,加強特定路段攔檢等執法,死亡人數已明顯下降。
臺中市警局交通大隊統計去年兒少交通事故有8人死亡、4497人受傷。交通局指出,2019年迄今,已改善123校、32.8公里通學路段,包含人行道、庇護島、退縮行穿線等;道安團隊邀請「陸爸爸說演故事劇場」,以說故事方式至80所國小演出,中市交大表示,將加強宣導。
高雄市去年兒少交通事故2736件,造成9死,2674傷。有家長說,學校周邊車流量大,車速快,不放心孩子單獨上學,還是每天接送。
高雄市過去有導師幫忙導護,因有導護老師被撞失能後不再硬性規定,市議員郭建盟提議校園建置交通輔警制度,增加見警率。市警局表示,事涉社區輔警意願,將調查後再配合執行。
高雄市交通局表示,近年爭取補助改善通學道,已完成150校,各校並規畫路隊、設置家長接送區、招募導護志工,確保學童安全。
臺南市去年兒少交通事故2998件、3275人傷亡,交通局指出,校園周邊道路安全議題已列爲重點工作,近年爭取經費投入通學步道建置計劃,已完成23校,另有35校今年陸續完工,並陸續改善校園周邊路口行人專用時相、庇護島等。
北市去年無兒少死於交通事故,傷者有898人,市府前年即推動交通安心行通學步道;新北市則有7人死亡、2737受傷,交通局表示,2019年起執行通學巷弄改善計劃,2021、2023年各完成211、107校改善,預計今年底前再完成120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