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愛不留債 資產傳承+稅務規劃 要兼顧

民衆邁入熟齡階段時,更應將傳承與稅務考量透過保險規劃來規避風險,且善用類信託機制,確保資產可以順利傳承可下一代。圖/本報資料照片

壽險與醫療險保障在中年之前扮演重要的角色,隨着年紀邁入50歲以後的熟齡階段,壽險業者建議進入資產整合階段,壽險角色應該從風險保障轉向資產傳承與稅務規劃,熟齡客戶若健康條件允許,建議可透過終身壽險與變額萬能壽險,設計「生前贈與」或「分年繼承」機制,達成「留愛不留債」的目的。

磊山保經宸毅營運處業務總監羅志耀指出,許多民衆常高估自身的風險承受力,卻低估家庭一旦失去經濟支柱時的財務缺口。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可能先影響年長者扶養、孩子教育及扶養、各式家庭支出負擔,進一步波及退休計劃與長照準備。因此建議50歲之前的族羣,應以醫療險、壽險優先規劃,壽險此時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補上家庭一旦失去經濟支柱後的「財務缺口」。

不過,隨着國人壽命不斷延長,在逐漸放下對家庭的責任之際,應同步規劃退休與傳承之計。保經業者建議在資金充裕條件下,可採高額躉繳方式可放大槓桿效果,不只擁有相對應的壽險額度,也可以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若同時需兼顧現金流,則可結合配息型基金,保本與收益兼顧,此階段應聚焦資產重整與現金流設計,善用短繳年金與傳承型工具,兼顧生活、照護與資產安排。

以人生階段來看,壽險業者建議民衆應從年輕時期體況較佳的時候從基礎保障着手,例如醫療險與壽險,優先應對日常風險,隨後逐步增加重大疾病險、長期照護險,以及年金險、儲蓄險與投資險等進階保障,逐層構建完善的財務與風險管理計劃。

同時,不要強調動態調整的重要性,定期檢視人生規劃,確保保障內容隨需求變化同步更新,避免保障不足或過度配置所帶來的壓力,邁入熟齡階段時,更應將傳承與稅務考量透過保險規劃來規避風險,且善用類信託機制,確保資產可以順利傳承可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