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益智造併購江蘇科達過會,汽車業務佈局“再下一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實習生許思佳

近日,深交所併購重組審覈委員會審議通過領益智造(002600.SZ)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收購江蘇科達斯特恩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蘇科達”)66.46%股權的交易方案。

領益擬通過發行可轉債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向常州優融、上海邁環等8名交易對方購買標的股權,交易價格爲3.32億元。同時,公司還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2.07億元,其中1億元用於補充江蘇科達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9938.67萬元用於支付現金對價,775萬元用於中介機構費用。

據悉,江蘇科達是一家專業生產汽車儀表板、副儀表板、門護板、立柱等飾件的汽車零部件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後,領益將快速切入汽車飾件行業。

領益智造CFO王濤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汽車行業是市場非常大的行業,天花板很高,這是我們最初進入這個行業的原因。總的來說,汽車業務是領益一直想做的,現在要通過整合外部資源來做大做強。”

關注標的成長性

從審議結果來看,此次交易的上會過程較爲順利,並無進一步落實事項。

重組委現場詢問的主要問題是:請上市公司代表結合標的公司報告期毛利率波動、在手訂單、競爭優劣勢、行業發展態勢,說明標的公司業績預測的合理性、業績承諾的可實現性。也就是說,標的成長性是監管關注焦點。

據披露,2024年,江蘇科達營業收入爲8.99億元,同比增長10.18%,淨利潤爲4097.88萬元,同比增長61.84%,但毛利率爲15.39%,同比下降1.03個百分點,且低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根據預測,未來幾年,標的公司的毛利率還將進一步下降,2025年-2027年,分別爲15.12%、15.01%、14.96%。

對此,領益表示,綜合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利潤水平較低的門板總成產品收入佔比有所上升,而該業務毛利率有所下降;門板總成毛利率出現下降主要受汽配行業年降政策和部分工廠產能利用率不足影響。預期未來毛利率下降則是考慮到目前行業競爭相對較爲激烈,綜合考慮標的公司收入增長後的規模效應,採用相對謹慎的預測。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設置了業績承諾。常州優融和上海邁環爲本次交易業績承諾方,承諾標的公司2025年度、2026年度和2027年度淨利潤合計分別不低於人民幣4700萬元、5600萬元和6500萬元。

但在今年上半年,據披露的數據,江蘇科達淨利潤暫未實現預測的一半。今年1-6月,標的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5億元,佔評估預測全年收入的49.89%,實現度99.78%。2025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約2007.97萬元,佔評估預測淨利潤的42.80%,實現度爲85.60%。

領益對此解釋是季節性原因:“一般而言,下半年爲傳統購車旺季,標的公司作爲汽車內飾供應商,下半年銷售收入相對較高。”

其稱,標的公司與主要主機廠客戶的定點項目均在如期履行,涉及的在手訂單不存在重大不利變化,此外,與新客戶的模具開發合同正在履行中,合同金額約爲7500萬元,預計2025年下半年確認收入,該合同將爲標的公司增加約1600萬元利潤。因此,標的公司預計2025年可以達到預測收入並實現業績承諾。

領益爲何看中這個標的?除了戰略上的協同,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獲取其客戶資源。領益表示,江蘇科達已在汽車飾件領域深耕多年,與國內衆多優質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建立了長期而良好的業務關係,且核心客戶均不斷加大對新能源車型的技術開發及資源投入。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汽車業務將共享江蘇科達的客戶資源。

據其進一步披露,江蘇科達通過了奇瑞汽車、上汽集團、比亞迪、理想汽車、江淮汽車等多家知名整車廠商一級供應商的體系認證,並形成了持續穩定的合作關係。

“併購標的的選擇,一定是要和公司本身的業務有關聯度的。在此前提下可以把標的業務和現有業務做資源整合。例如我們的客戶是有重合的;或者他的產品和技術我們是認可的,並且可以達成合作。”王濤說。

從Tier2向Tier1轉型

作爲一家以身處蘋果產業鏈而聞名的公司,領益智造近年來不斷涉足新的領域,汽車業務是其重要的轉型方向之一。

2021年,領益智造收購浙江錦泰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彼時,公司董事長曾芳勤在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交流時就表示,領益具備強大的模具製造能力、生產製造能力,自動化能力和生產管理的經驗,而新能源汽車是介於消費電子和傳統汽車之間的,它的供應鏈相對開放,對領益而言是一個機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也就是在這一年,領益智造首次將來自汽車業務的營收單列,標誌着新能源汽車成爲其重要的一塊業務。

時至今日,儘管領益來自汽車業務的營收佔比並不高,但增長潛力被寄予厚望。目前,領益智造在汽車領域已佈局動力電池結構件,以及柔性軟連接母排、注塑件等精密結構件產品,還在拓展汽車散熱模組、車內軟包產品、充電產品和車載充電機等。

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汽車及低空經濟業務實現收入21.17億元,佔比4.79%,同比增長52.90%。今年上半年,領益表示,國內汽車業務在工藝能力提升及效率提升方面進展較好,經營相對去年大幅好轉。

回到此次併購,在今年4月的一場交流會上,領益智造曾對本次交易帶來的變化作出解讀,其中的一個關鍵變化是:“本次交易完成後,領益智造的汽車業務將實現從Tier2向Tier1的成功轉型。”

在汽車產業鏈中,從Tier2向Tier1轉型能爲企業帶來顯著的優勢與發展機遇。Tier1供應商通常在產品研發階段就深度參與其中,這種長期且緊密的合作模式,能夠大大增強客戶黏性,保障業務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這意味着,領益智造將從動力電池結構件等Tier2業務快速疊加和切入汽車飾件行業,獲得汽車內外飾件系統零部件及模具的設計、製造及銷售能力。並且,在與整車廠商的合作過程中,更近一步接觸前沿技術方向,加速技術創新的進程。

“我們看到新能源汽車出現了新趨勢,例如智能硬件、電池、顯示等技術和產品在快速發展,那一定會需要散熱底層技術,這就是領益的機會所在,我們要做通用性強的技術。未來我們還是聚焦汽車領域、和智能解決方案相關的業務,不排斥跟原本業務不太相關的,但會比較謹慎。”王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