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銀行增長陣痛:信貸投放遇困 資產質量承壓

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近日,多家上市銀行陸續披露了2024年的“成績單”。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形勢,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上市銀行信貸投放量“穩中有增”,非息收入佔比提升,資產質量不斷改善。

然而,《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上市銀行整體不良率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個貸的風險卻有所暴露。在信貸投放上,消費貸、經營貸等業務一改過往火爆的態勢,不少銀行都在篩選客戶上加強了風控。

零售業務迎挑戰

伴隨着利率的市場化,銀行零售轉型成爲行業趨勢。但是,當下外部環境的變化卻讓不少銀行的零售戰略轉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數據顯示,2024年平安銀行不良率爲1.06%,與上一年度持平。企業貸款不良率爲0.7%,較2023年同期的0.63%上升0.07個百分點。個貸不良率爲1.39%,較2023年同期的1.37%上升了0.02個百分點。個貸項下,2024年年末該行住房按揭貸款規模3260.98億元,規模增加約225億元,不良率從0.3%上升至0.47%。消費貸和經營貸兩項貸款的規模分別爲4746.63億元和5214.1億元,同比分別減少了706.28億元和833.58億元,而兩項貸款的不良率分別爲1.35%和1.02%,均較上年同期上升明顯。

平安銀行方面表示,2024年國內經濟整體向好,但呈現結構性差異,部分個人客戶的還款能力仍持續承壓,個人貸款不良率較年初上升。在貸款業務方面,該行主動優化貸款業務結構,壓降高風險資產,提升住房按揭、持證抵押等基石類業務的優質客戶佔比,並加大重點產品投放力度。

“零售之王”招商銀行2024年公司貸款規模2.86萬億元,貸款佔比上升2.1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有所減少,不良率由1.19%降至1.06%。但是零售貸款規模3.64萬億元,貸款佔比上升0.09個百分點,不良率由0.89%上升至0.96%。零售貸款項下的小微經營貸、個人住房貸款兩項貸款的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雙升”,其中小微經營貸的不良率爲0.79%,較2023年同期的0.61%上升明顯。此外該行消費貸款不良率爲1.04%,較2023年同期的1.09%小幅下降,但是消費貸款不良餘額有所上升。

中信銀行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13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76%;實現淨利潤685.76億元,比上年增長2.33%。不良貸款率1.16%,比上年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該行不良率下行,對公貸款資產質量改善起到關鍵性作用。數據顯示,該行2023年年末公司貸款規模2.91萬億元,不良率由1.37%下降至1.27%,但個貸規模2.36萬億元,不良率由1.21%上升至1.25%。

信貸投放強風控

針對零售貸款資產質量的問題,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恆稱:“過去18個月到20個月,我們把零售戰略梳理清楚了,解決了共識問題、配套措施問題。大家能看到我們零售業務高利差、高風險的東西在向下調整。零售止血的目的達到了,但造血還需要過程。”

招商銀行行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良表示,零售信貸的風險與外部環境緊密相關,風險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下降、失業率仍在上升,可能對他們的還款資金來源壓力帶來一定挑戰。“隨着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中央層面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居民收入水平穩定,如果大的形勢能改善,招行零售的資產質量也會趨穩。”

對於零售信貸的投放,王良認爲,招商銀行仍要把零售信貸業務作爲重要的資產投放方向。零售貸款整體的定價水平比公司貸款高,創造價值能力更強。“我們要在管控好風險的情況下,找準客戶,找準市場,要保持零售信貸業務合理增長。”

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則表示,該行2024年不良率的下降來自於對公資產的持續向好。而目前零售風險行業性多發,中信銀行的策略是持續控新清舊。“我們一方面有收入基礎,能夠進行處置;一方面銀行有快速調整能力控制新生不良。中信銀行將精進零售授信系統,讓信貸投放更精準。”

方合英預測,2025年銀行消費貸、信用卡等零售業務的風險將有所收斂,該行的資產質量也將持續保持較優水平。

“政策上要求提振消費,需要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同時銀行貸款在風控上把關會更加嚴格。”一家股份行人士告訴記者,銀行授信的提額可能更多聚焦在優質客戶上。

該股份行人士對記者表示,2025年提振消費被置於政府工作任務的首要位置,並明確提出了實施提振消費的專項行動。金融監管近期發文針對消費貸提額,多家銀行也陸續推出了相應的產品。

“線上消費貸申請可以到上限30萬元,但是銀行對客戶的資質要求更高。線下推出的大額消費貸產品,則普遍屬於抵押類型的貸款。很明顯,市場上個貸信貸投放中抵押類的佔比在逐漸提升。”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部分客戶的還款能力在下降,這是所有銀行都面臨的問題,而解決的方式就是進行目標客戶的調整。

多家銀行在2025年明確表示了對風險業務加強管控。招商銀行方面表示,2025年銀行將密切跟蹤宏觀形勢變化,優化業務和風險管控策略,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從嚴資產分類,充足計提撥備,加強對關注和逾期貸款的管理,積極運用多種途徑加大不良資產清收化解力度,保持資產質量總體穩定。

中信銀行方面表示,該行消費貸將堅持優選白名單企業批量獲客,嚴格做好白名單企業的准入和持續管理,聚焦白名單優質客戶投放,獲取優質客戶提升業務整體質量。同時,構建差異化資產質量管控機制,從產品、客羣、區域、渠道等維度對業務進行監控,根據監控情況部署差異化風控策略,不斷調整目標客羣。

平安銀行方面則表示,推進全行資產結構優化,實時跟蹤行業、客戶、區域、產品風險變化,做好政策及制度檢視,強化前瞻研判及敏捷調整,動態調整客戶准入及行業預警標準,優化制度風險管理要求,從源頭上控制資產質量。

“從宏觀經濟環境看,銀行消費貸的信貸投放增長趨勢並不會改變。但是,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銀行的貸款風控將面臨一定的考驗,並會出現較大的分化。以消費貸爲例,有的銀行消費貸不良率超過2.5%,而有的銀行不良率在1%以下。”上述股份行人士稱。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