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談陸40年經濟改革發展 用臺語感謝臺商:還有臺灣的功勞
▲ 大陸前央行行長、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全國臺企聯今(24)日在北京舉行第一期臺企聯大講堂,邀請演講嘉賓大陸前央行行長、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專題演講,聚焦大陸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發與國際情勢變化。林毅夫談及美國對中國大陸競爭只會持續,他也認爲美國十分務實,一但發現無法卡大陸脖子就會轉向合作。另外,談及過去40年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他特地用臺語感謝臺商,「不只我們還有臺灣的功勞」。
「第一期臺企聯大講堂」今24日在北京舉行,大陸出席家拼有大陸全國政協常委、前央行行長、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大陸國臺辦副主任潘賢掌、國臺辦經濟局長彭慶恩、北京市臺辦主任霍光峰、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世宏;臺灣方面出席依序是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全國臺企聯秘書長兼發言人孫德聰、臺灣商業總會主席賴正鎰等代表。
林毅夫演講時,以宏觀的視角談大陸經濟發展,首先引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只風高浪起,還有驚濤駭浪的現各種挑戰。從19世紀末一直到20世紀,100多年期間,美國不管是哪方面領域都是世界主宰力量,也是最大世界經濟體。
林毅夫說,自從40年前改革開放開始,隨着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GDP快速提升,「大陸從一個貧窮落後國家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照市場匯率計算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的最大經濟體,有八億多人擺脫絕對貧困,對世界減貧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是第一位來自於發展中國家首席經濟學家,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在我前面8人基本上都是歐美著名大學的經濟學家。」林毅夫說。
他進一步指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過去有美國財政部長,或是世界頂級大學大師級的經濟學家,爲何自己來自於大陸發展中的大學教授,(2008到2012年)可以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因爲這些銀行發現發顯大陸讓世界貧困人口減少,這樣經驗值得世界銀行的借鑑。
林毅夫演講到一半,不忘感謝臺商在大陸改革開放的付出,他特地用臺語說,「不只是我們的功勞,還有臺灣(臺商)的功勞。」語畢,臺下一片歡笑,伴隨熱烈掌聲。
接着,林毅夫繼續說大陸經濟變化開始超過美國。「以2014年後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大陸經濟規模開始超過,這是從1875年以來第一次,150年來第一次,中國的經濟力量提升,國際影響力提升,美國開始失落。」
談系中美貿易戰競爭,林毅夫也直言,美國從中得益,很難說得到的好處比大陸多,因爲兩國體量相當,美國老百姓要是沒有從大陸的出口的產品,物價會高很多,包括美國打壓高科技產業,這是十分矛盾需求,高科技產業必須不斷研發投入才能夠保持技術的領先以及利潤。
林毅夫說,「中國的市場力量巨大可以不斷投入,要是沒有中國市場可能沒有不盈利,美國的作法看似讓中國大陸的市場面臨生死攸關,實際上對美國高科技產業也一樣,如果大陸高科技業沒有不斷研發,經濟就會停滯。」
談及川普上臺,中美貿易戰發展。林毅夫也強調,「美國是一個極端務實的國家,當他卡不了你的脖子,就會跟你和平相處。」因此,中美關係處理得好,就能讓全世界穩定發展提供一個安定環境。
另外,林毅夫也指出,大陸經濟增長速度即使放緩但還是有貢獻,更何況全世界經濟都放緩,更多是世界局勢影響,「到2049年,中國人均GDP應該可以達到美國的50%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