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經濟助山村...不只種菇養蜂 今年再增3作物
爲增加林農收益,林保署發展林下經濟開放種植段木香菇,甚至養蜂,成爲森林副產物,盼振興原鄉或山村經濟。圖/林保署南投分署提供
過去林地只能種樹,但爲增加林農收益,林保署適地發展林下經濟,開放種植段木香菇、木耳、臺灣馬蘭、天仙果等作物,甚至養蜂,成爲森林副產物;今年再新增納入竹笙、絞股藍(七葉膽)及臺灣白及,振興原鄉或山村經濟,友善環境。
早年爲保護山坡林地,限定只能種植林木,但因獲利低,林農維持生計不易,林業保育署在友善環境的前提下,2019年推動適地發展林下經濟,逐年開放種植段木香菇、木耳、臺灣金線蓮、臺灣山茶、臺灣馬藍及天仙果等品項,甚至養蜂。
林保署南投分署指出,爲提升林地利用效益,拓展多元經營機會,近年加強輔導國有林地承租人從在地優勢出發,導入林下經濟經營模式,種植受市場歡迎的段木香菇、木耳及常用於食補養生的金線蓮、天仙果,或作爲天然藍染原料的馬蘭。
此外,林農也能依其林地環境,只要確保能避開住宅區與主要道路,避免干擾居民生活,就能視周邊蜜源植物分佈狀況設置蜂箱,養殖森林生產蜂蜜、蜂巢塊等副產物,進而在不同季節、花源不同,產製出蜂蜜風味各具特色的森林蜂產品。
該分署表示,爲擴大林業價值鏈,近年持續廣納意見,持續評估增加林下作物品項,今年再新增納入竹笙、絞股藍(七葉膽)及臺灣白及,而這種作物通常被用於藥材或食材,具一定經濟效益,可望增加林農收益,有助振興原鄉或山村經濟。
爲增加林農收益,林保署發展林下經濟開放種植段木香菇,甚至養蜂,成爲森林副產物,盼振興原鄉或山村經濟。圖/林保署南投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