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山城: 太陽光電走不下去 呼籲正視合理看待

面對太陽光電市場低迷,業界充滿無力感,太陽能發電系統公會創會理事長兼日山能源董事長林山城對六大公協會喊話,提出業界全面退出市場三個月的建議,給政府充份的時間想清楚,對民衆說明白。

16年前,林山城催生太陽光電系統公會成立,他疾呼六大公協會要團結,不要各自爲政,更不可被政府摸頭,齊力敦促執政黨與在野黨溝通凝聚共識,中央與地方全面檢討法規、法律、法條,訂出好的政策,讓光電產業正常發展。

林山城表示,相比其他產業,太陽光電受到許多不公平對待。以能源署的採購共同合約爲例,得標的業者要繳保證金及回饋金,花錢勘查並且保證不漏水,卻仍經常遭到中央及地方各種刁難。不僅如此,業者依規定繳交模組回收費,又被限定只能採購國產模組。長期以來政策封閉,無視國際認證,業者只得花費排隊申請認證。此外,以資安風險爲由所做的資安認證,爲業者帶來商業機密的風險。

太陽能發電系統公會創會理事長兼日山能源董事長林山城。日山/提供

面對冗長繁瑣的行政程序及不友善的投資環境,業者看不到可以活下去的理由。林山城說,政府握有行政權公權力,應善盡責任,勿讓能源署的環社檢核、地方政府同意函、農業部許可函等,成爲阻礙發展的絆腳石。

林山城也針對政府對臺風造成災損的補償沒有一致的標準開砲。果農及菜農遇颱風或乾旱可獲得補助,災區散落的石棉瓦任意堆置也不會受罰,政府還會幫忙處理清運,太陽光電產業卻是截然不同的待遇;短期無法清運完畢的模組板應規劃暫置區,業者卻只換來嚴厲對待及承受鉅額罰款,如同啞吧吃黃蓮,苦往肚裡吞。

部份長期站在光電對立面的人士見獵心喜,對光電系統受損放大看待並負面解讀,卻對臺電3,996支電杆及三座電塔倒塌視若無睹,不去檢討也不會被罰。事實上,材料都有物理極限,光電板也是,當災害的威力超過材料極限,光電產業再努力改善加強,損壞還是難以避免。

光電系統是長期投資,須有穩定友善的環境,業者才能睡得安穩,上游產業也可雨露均沾。林山城引用數據表示,2022年國內模組大廠營收超過百億,3年間從高峰反轉滑落,衰退超過5成,系統建置停滯導致市場萎縮是一大原因。此外,面臨繳碳稅及歐盟碳費壓力,讓需求綠電的產業直跳腳,在在凸顯光電系統在整體產業鏈的重要性,應該被尊重,不應被媒體不實語論及高壓政策在地上擠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