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澧煙花廠爆炸事故現場搜救結束,當地正摸排村民房屋受損情況

新京報訊(記者叢之翔)6月17日晚,湖南臨澧煙花廠爆炸事故現場搜救工作已結束,爆炸導致9人遇難,26人受傷。傷員救治、遇難者善後、傷亡人員家屬安撫、事故調查等工作正在展開。6月18日,新京報記者從臨澧縣停弦渡鎮人民政府獲悉,相關部門已開始摸排全鎮各鄉、社區和村莊的房屋受損情況。

據極目新聞報道,18日中午,停弦渡鎮鎮長黃嘉偉表示,經初步統計,此次爆炸事故對涉事煙花廠所在的山洲村以及緊鄰的花林坪村的居民房屋影響最大,一共造成1000多戶居民的房屋受損,主要是玻璃破損、門窗損壞。

18日晚,花林坪村村幹部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村幹部仍在逐戶走訪,“村裡有幾戶受損比較嚴重,除了窗戶玻璃破碎,房屋框架也有損害。評估受損情況後,該(修)補的(修)補,要賠款就賠。”

上述村幹部透露,事發當天,該村20餘名村民在廠裡做工。事故造成一名55歲女性村民遇難、一名村民重傷、多人受傷。煙花廠是該村附近最大的企業之一,最多時,每天有40餘名村民在煙花廠做工。

村幹部統計,當天在廠做工的20餘名村民中,大約有5人30多歲,剩下的人都是50歲左右。

在他的印象中,女性和年紀較大的村民更願意去煙花廠做工。村附近還有瓦廠和陶瓷廠,但在那裡乾的多是重體力活,而煙花廠的活計都是“手面功夫”,相對較輕。

從爆炸中逃生的臨時工周平(化名)也認同這個說法。她是停弦渡鎮彭家河村的村民,今年60多歲,和丈夫一起在煙花廠幹了七八年臨時工。旺季時,周平和丈夫通宵做工一夜,可以賺大約230元。

事發前一天,煙花廠的管理人員聯繫周平,稱包裝車間的兩名工人次日休假,需要兩人代班,周平和丈夫報了名。

除了主動詢問,煙花廠管理人員放出缺人手的消息,村民口耳相傳報名進廠,在附近的村莊也很常見。“農村裡的人就是靠雙手吃飯,平時沒事做的人進到廠子賺些生活費。”周平說。

周平介紹,煙花生產主要分爲兩個環節:扯筒、填裝火藥等環節統稱“裝藥”,之後的結鞭、封裝等環節統稱“組裝”。來打零工的村民通常只負責組裝,“裝藥是最危險的,都是廠內的員工來做。”

爲了安全起見,裝藥和組裝分別在相距很遠的兩個車間進行,並且要在不同時間操作,“裝藥的人必須下班,搞成品(組裝)的才能上班。”完成封裝後,煙花會盡快轉運到成品倉庫,“廠裡規定,成品不能在車間裡堆放。”

通常,每天17時左右,裝藥的工人上班,24點左右下班。之後,包裝工人上班,通宵做工,次日10時之前下班。

事發當天,周平和丈夫要做的活計是封裝——成品出廠前的最後一道工序,因此可以晚點到崗。16日5時許,兩人起牀從村裡出發,進廠封裝煙花。

爆炸發生時,周平聽到一聲巨響。一回頭,不遠處籠罩着一片黑色濃煙,她和丈夫拔腿就跑。跑出來時,她才發現自己頭部被炸飛的東西砸傷流血,所幸丈夫沒受皮外傷,只是崴了腳。目前,兩人正在醫院接受治療。

編輯 劉倩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