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經典/馬尼拉的人工夢境 當海上浮起一座豪宅島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馬尼拉這座與水共生也與水對抗的城市。每逢雨季總要面對淹水與塞車的雙重考驗,但城市卻一再往外擴張,像是無視腳下的基礎問題。如今它有了新的野心,便是在馬尼拉灣上蓋一座「人造島」讓豪宅與高樓在浪潮上誕生。這項名爲「City of Pearl(珍珠之城)」的計劃,是中國一帶一路的計劃之一,而在2018年就拿下國際設計大獎 A’ Design Award,被形容爲「菲律賓版的杜拜朱美拉棕櫚島」。
負責設計的 HPA 建築與工程顧問公司,顯然照着杜拜的劇本進行,填海造陸、蓋上高級飯店、商業區與住宅大樓,一切都在濱海的人工土地上。這個「live-work-play」概念如今幾乎是全球開發案的口頭禪,住在高級公寓,樓下是高價餐廳,周圍是一羣高級鄰居。
但在這次的規劃中,HPA 試圖讓這個構想更有生命力。住宅區與商業區不再被高牆隔開,綠地不只是角落的小點綴,而是貫穿全區的綠帶。高級飯店與餐飲空間被設在交通與人流的交匯點,希望讓居民、遊客與上班族之間能自然相遇。這樣的碰撞,纔是讓城市真正有脈動的關鍵。
設計圖上的珍珠之城的確令人驚豔,包括開放的綠地、行人導向的街區、與公共交通銜接的系統,都展現出新世代都市的理想藍圖。HPA 強調這將是一個可步行、全天候活躍的社區,而不是傍晚六點就變成「空城」的開發案。
然而,這些美好願景也帶着問號。馬尼拉的交通壅塞與基礎建設問題仍未改善,人工島是否會進一步拉開城市貧富差距?當土地被用來興建豪宅與高端商場,那些每天與淹水、塞車、生活壓力搏鬥的居民,又能從這裡得到什麼?
全球從新加坡濱海灣到孟買填海區,類似的濱水開發案早已遍地開花。真正能留下名字的,不是那些閃亮的摩天樓,而是能與城市共呼吸的公共空間,能讓人自由散步、停留、互動的地方。
珍珠之城的得獎,意味着它的設計潛力確實受到肯定。不過獎項只衡量理想,現實則考驗執行。馬尼拉最終會擁有怎樣的珍珠?也許要等它真的浮出水面後,才能看清楚那究竟是一顆能讓城市發光的珍珠,還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幻象。
當然,我們樂見它真正成爲一個「珍珠之城」,並對全球的真正永續做出示範。